骨气立意用笔话题作文10篇

| 美琪

我没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退隐情怀;我没有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我没有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情怀。

我有的是“摒弃傲气,追求傲骨”的高尚追求。

拥有傲气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倚仗才华而沾沾自喜的人就像苏轼错评王安石的诗;一种是没有教养的纨绔子弟,他们仗着自己腰缠万贯而居高临下,手持傲气的大旗为洒脱,来示自己的无与伦比。殊不知这点傲气足以使他们原形毕露,才气和学问不过点滴而已,历史上一切跳梁小丑皆是如此,傲气使人衰败已是显而易见。

而又傲骨的人中只有一种,他们不卑不亢,不卑躬屈膝,不自作娇媚,始终如一生活的人。不辱使命的苏武有傲骨;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拍案而起”的闻一多有傲骨;不食美国帝国主义救济粮的朱自清有傲骨……凡是能承载起孟子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皆是有傲骨之人。胸存傲骨可使人名垂千古已是不言而喻了。

但是,处于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有“古仁人”之心的人似乎显得力不从心,现代的社会,如果像他们一样都不会有一席之地,所以在“追求傲骨”的同时要学会变通。该低头的时候还是要低,但一定要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傲气是心高气盛,狂妄自大,到头来只会招致臭名远扬,甚至遗臭万年。傲骨是一个人的精神风骨,不娇媚,铮铮铁骨,肝胆相照是耿直人生的写照。

怎样摒弃傲气?追求傲骨呢?傲气在谦逊中消匿,在不断学习中摈弃。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由高瘪的狗尾草变为低垂而充实的稻子,那傲气尽可去矣。傲骨在生活和学习不断获得,不比吃穿是傲骨,“学、比、赶、超”是傲骨,傲骨在点滴小事中磨练,傲气在平常小事中祛除。

时时铭记:怀有傲气不可取,胸存傲骨

骨气立意用笔话题作文篇2

当陶渊明毅然辞官归隐,慷慨一声“岂为五斗米折腰”时,我们听见了一个勇士的心声,五柳先生一身傲骨比铁还硬;当李太白从容踏出朝廷,愤然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时,我们感受到了一位英雄的壮歌,李白一身傲骨比钢还强。“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有傲骨。”有了傲骨,我们才会摧不跨,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傲骨是苏武只身陷入茫茫大漠十几年的坚贞不渝和顽强不屈。当单于以金钱富贵利诱时,他不为金钱所诱;当单于用残忍刑罚威逼时,他宁死不屈,誓死捍卫自己的尊严和祖国的荣誉。他的傲骨如天地间绽放的一枝雪莲,傲然挺立在寒风冰雪中,愈发生机勃勃,愈发璀璨夺目。

傲骨又是鲁迅先生在白色恐怖下那刚直不屈的“中国脊梁”。“横眉冷对千夫指”在那白色恐怖笼罩的黑夜中,鲁迅用他那犀利的笔锋与敌人战斗着,他没有被吓倒,更不会屈服于黑暗的势力,他挺起了中国的脊梁。他那不屈的灵魂,那挺直的脊梁,不正是他那铁骨铮铮的傲骨吗?那傲骨不就像在冰天雪地里一树傲雪凌霜的梅花吗?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傲骨,就等于失去了灵魂,也就失去了一个真正的人的价值。当秦桧用岳飞的生命向敌人邀功求赏时,当李鸿章背叛人民向侵略者摇尾乞怜时,当慈禧太后任凭八国联军践踏国家主权向敌人卑躬屈膝时,试问他们的良心让狗吃去了吗?他们还有一点傲骨吗?他们奴颜婢膝,放下民族的尊严,最终只能是成为民族的罪人,历史的罪人。“奸臣”“卖国贼”这些“响当当”的臭名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也无法洗脱。

人要有志气,更要有坚强不屈的傲骨。只有这样,人才能活得更精彩,活得更有尊严,活得更有价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要有傲骨,否则就将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傲骨,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坚守她那份淡泊与正直。

傲骨,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翠竹,即使狂风肆掠,依然不改他的坚韧与气节。

傲骨,是“粉身碎骨浑不怕”的石头,即使烈火焚烧,也要捍卫他最后的尊严和清白。

骨气立意用笔话题作文篇3

人生在世,必须活得有骨气!

骨气是什么?骨气是一种不屈于他人的精神,是一种折不断,压不弯的精神,是一个人人格的体现,有时甚至是一个国家国格的标志。

梅汝璈就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东京审判时,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的梅汝璈面对外国人的刁蛮行为,始终不卑不亢。在审判的座位排序上,他坚持要求按受降书签定的顺序来排位,否则“无颜去见中国人民”。在事关中国的正当权力方面,他没有屈服,始终据理力争,直至赢得尊严。梅汝璈在外国人面前,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骨气,更是一个民族的骨气,他的行为,让当时国际社会对中国刮目相看。

纵观古今,像梅汝璈这种有骨气的人难道还少吗?晏子出使出国,不从“狗洞”(小门)入,义不受辱;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李白不愿“事权贵”,“天子呼来不上船”;曾子墨在美国打拼,面对外国人的刁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普通工人孙天帅,不给韩国女老板下跪,高挺胸膛,饭碗被砸,却站得笔直。这些人,不都是有骨气的人吗?因为有骨气,他们不卑不亢;因为有骨气,他们不畏强势;因为有骨气,他们活出尊严,赢得尊重。

“铮铮铁骨”固然值得景仰,先忍而后起,忍辱负重,也是大丈夫,也是有骨气的人。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击败,掳进宫中为仕多年。勾践为夫差尝大便,做马夫,博得夫差信任,得以回归故里。他卧薪尝胆,苦心建国,三千越甲,吞灭强吴,除去心头恶气,成就一代霸业。我们能说勾践是没有骨气的表现吗?不能。骨气,有时候不是挺出来的,是人忍出来的。那份忍辱负重的精神,那份压不平,折不断,吓不倒的精神,同样称之为骨气!

然而,生活中却不乏得了“软骨病”的人。他们整天谈论韩国、日本的某影星,“帅呆了!”、“酷毙了!”挂在嘴边,却不知我国的航天英雄杨利伟从事什么职业;他们迷恋于“万圣节”“愚人节”“圣诞节”,却不知“端午节”“中秋节”是哪一天;他们以穿外国名牌为荣,以吃洋快餐为美,以用日货、美货为傲,“月亮是外国的圆”,却把国货贬得一文不值。更可恨的是,个别人居然把讨好洋鬼子、取悦洋鬼子当作一种荣耀,甘愿低声下气做了一条哈巴狗。这些人是可悲的,因为他们的做法只会引起外国人的反感。试想,一个连自己的国家与民族都不爱的人,一个没有骨气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吗?

铮铮傲骨,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有骨气的中华儿女,曾经为中国的屈辱抗争过,曾经为中华的崛起奋斗过。新一代的青年更应该铭记:人生在世,必须活得有骨气!

骨气立意用笔话题作文篇4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自古英雄多傲骨,自古傲气多无果。

往事多有浮华,去留不过弹指。史册之载,万世拜崇,当以铮铮铁骨,傲勇之辈。

牵牛花是偷来的安享,虽美,却也离不了依附。我华夏者,当以有傲骨,前朝多少,今朝后浪。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宁愿饿死不受他人施舍,高风亮节,当为世人所记。生逢乱世,千秋更迭,我华夏不知多少豪杰,一身傲骨,从不为敌人所“掠”,他们忠于祖国,不畏牺牲,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撑起这方天空蔚蓝。

前夕多少,英雄豪杰,宁死未屈,虽死犹存。

翻开历史扉页,看成钱学森弃美回国,毅然决然;看朱自清宁死不受美国救济粮......哪一个不是一身傲骨!哪一个不是国之栋梁!哪一个不为世人所容!他们如夜空中隐耀的星辉,在苍穹上照耀他们的子子辈辈,砥砺前行。

自负者多自果其负。

傲气是什么?是目空一切,晴空一目;是坐井观天,鼠目寸光;是福所祸兮不自知。骄傲的人在鲜花与掌声中,在一个个奉承的笑脸中,在生活的一时风顺中逐浪随波,迷失自我。

可做无名之辈,也不失铮铮铁骨;可载盛世之名,也不具傲气迷心。人一旦有了傲气,就会不断迷失自我,以至于后来在历史长河中模糊不清。且说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自己人生最光鲜的时候跌台,高处跌落,再难成就,一切只是因为他们耐不住他人奉承而内心膨胀,心中多了一样东西——傲气,那么他们后来一次次作为只在为自己的衰落埋伏笔,都说自傲者多无果。

英雄者,傲骨也。

自古英雄人物多,多赋一身傲骨,他们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一身傲骨,满身荣耀。

若有一身傲骨,当不为苟且偷生,亦不该攀权附贵,应以清浪随流,记万世英明,后世高崇。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活在千万人的心中,即使有一天在历史长河中自己模糊不清了,总会有人帮他记得,英雄多有傲骨,傲骨多于英雄。即使平凡也伟大,即使渺小也伟岸。

心有傲气终无果,身有傲骨万世崇。

骨气立意用笔话题作文篇5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也。”“大丈夫”便是要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便是我们在世界上为人处世的准则。

一个人若没有傲骨,必定前路漫漫,寸步难行。古时有位才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怀才不遇,屡试不中。为维持生计只得出卖自己的字画。一日,一位官员被他的才华吸引,便买了几幅画。那官员给他几两银子,道:“不用找了。”可才子执意将多余的银两归还。官员惊,不信世上还有这般高尚实诚的人。为了考验他,官员把钱袋丢在摊上,便快步离开。刚走几步,便听得才子唤他并将钱袋归还。官员深深为他的骨气所折服,回到府中,便向他人大力宣传。后来才子名气大增,成为了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他,便是唐伯虎,一个有才华有骨气的人。人可以穷,但不可志短。即使一无所有,骨气仍是一个人身上最珍贵的东西,它会为你铺好前行的道路,所以你从来不必担心。

一个人若没有傲骨,必定苦海难渡,最终迷失。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没有选择逃走,他认为,各国的变法没有不流血就能取得成功的。他曾说:“变法流血者,请自嗣同始。”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谭嗣同英勇就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在狱中所作的诗,表达了他愿为理想献身的壮烈情怀,更可以看出他的傲骨,是多么令人钦佩!

有多少人在这慌乱的世界上不安的活着。他们或许为了某些物质而屈服于世界,屈服于他人,更屈服于自己。他们舍弃自己的傲骨,臣服于物质,最终忘记了理想,迷失了自己。也许他们觉得自己得到了心仪已久的东西,是快乐的。可,在夜深人静,在梦的最深处,他们,真的是快乐的吗?谁知道呢……

是否渡过了那苍茫苦海,是否最终坚定了自己,只有自己知道。只有你那消散的或坚定着的傲骨为你见证。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在这个纷乱的世界,记得挺起自己的傲骨。

骨气立意用笔话题作文篇6

在这个大世界里每天都发生着许多事情,总有一些人或是在不经意间打动了我们,悄悄地影响着我们。曾经有一个老妇就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有一天中午,我和几个朋友去公园玩,因为没吃午饭,走到公园门口,大家的肚子都有些不满了,“咕噜咕噜”地提抗议。我提议说:“我们先买几个手抓饼吃吧!”我的提议立刻获得全票通过。公园门口的小广场上有三四家买手抓饼的,大多是年轻姑娘,生意都很不错,只有一个老妇头发花白,背有点儿驼。她低着头专心的做着手抓饼,偶尔抬起头看看周围,生意很是冷清,但是她的摊子看起来却很干净。

我忽然觉得她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出来卖手抓饼维持生计,真可怜!于是我掏出20块钱向她买了几个手抓饼。还不等她找钱,我就带着朋友们走了。有人不解的问我为什么不找钱我示意他们别问,等走远了,我才说:“你们看她多不容易呀!就当是我们给她的赞助吧!”大家都赞同的点了点头。等走进了公园,我们三口两口就吃掉了手抓饼,像飞进树林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开心的玩了起来……

我们都玩得很尽兴,不知不觉时间就晚了。当我们兴高采烈地准备回家时,发生了一件令我们都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走出公园大门已经是5:00多了,正当我们聊着今天的趣事时,那个老妇跑了过来把应找的几块钱塞到我手里,说:“这是找你的钱!”然后就转身离去了。公园的守门人告诉我们,老妇为了给我们还钱,独自在门口等了我们好长时间!我不禁呆住了!回想起来,我突然为我类似施舍的行为感到羞愧,我来到她的摊位前真诚地说:“谢谢你为了找钱一直等我们,您做的手抓饼很好吃!”老妇开心地笑了!

她维护自己自尊的行动打动了我,使我明白了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人可以随意看低和施舍别人!我要向她学习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骨气立意用笔话题作文篇7

为什么不得有傲气?为什么不可无傲骨?

“傲气”是绝对不能有的;“傲骨”是绝对不可以失去的。因为一旦有了傲气,就开始自命不凡,自负使人有好胜的心理,抱着绝对要赢的心理,其事是失败的先兆希望得到过于实际的社会肯定,一旦失败或被贬低,就会久久不能振作,好像一下子从天堂摔到了地狱;那“傲骨”又是什么?是人本身就不可缺失的东西,就是应当有志气,有自信心,有顽强不屈的性格。

就像我们有的同学,身上有一股傲气,他总是认为这是别人干不来的,并且夸大其实,贬低其它的同学,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也有的同学身上有着傲骨,面对冷眼、讽刺,在失败的事情上,他们寻找原因,迎着困难而上,最后结果也是显而易见。

怎样做到无傲气,有傲骨呢?“傲气”是自傲;“傲骨”却是一个人的尊严。人的尊严是不可以贬低与践踏的,不做一些庸俗卑贱的事,在失败的时候,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面对冷眼不气馁。“傲气”通常在成功之时产生的,在成功之时,我们要正确面对,不要自大,居安思危,思考下一次我还是否会成功。

总的来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有傲骨,有信心的人,失败后并不气馁,相反,他们会在新的基础上不断探索。

骨气立意用笔话题作文篇8

纵观历史,试看天下有识之士、开朝君王、历代英杰,哪个是唯唯诺诺、人云亦云之辈?撇去此不看,人活当世,又怎能对别人言听计从,若无此骨气,则枉为丈夫。

当年吴王为夫差所败。“败者为寇”却见举国,未见众叛亲离。勾践三年卧薪尝胆“无所事事”,仍举国一心对敌对外。面对已然战胜过自己的对手,仍无畏心,勇往直前,最终创下“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这是君王的骨气,是一个国家的骨气。“哀兵必胜”,胜的关键是他们有骨气,能忍辱负重。要不然如一盘散沙,草木皆兵,又怎能扛起一片江山?

闻一多先生大家都为其傲骨所折服。他是个明白人,本可以不作声,却毅然决然地在追悼会上做了最后一次演讲。试想一下,面对黑森森的枪口,闻一多先生的笑容,没有恐惧,没有怯懦,是正气,是大义,包含嘲讽!这是一个爱国人士的骨气。闻一多死了,但人民并未被吓倒。老子讲“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最终取得胜利的不是手中拿着枪的,是人民!这是人民的骨气。只待这一个晴天霹雳,爆一声“我们的中国!”

韩信受胯之辱,看似懦弱,实则不然。听着似乎有自欺欺人的意味,但韩信却用自己的成功来证明了自己不是懦夫!受奇耻大辱的又何止韩信一人。司马迁受大刑,却最终写出《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一个人的骨气!

给自己留一点骨气。我不敢夸下海口说什么有骨气。事竟成,但也能气势如虹,一辈子活得浩浩荡荡。虽不能做到,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倒也能横刀向天,血荐轩辕,留丹心在世。

骨气立意用笔话题作文篇9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世界唯一保留着古文明的国家,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悠长的历史河流中,中国也如同其他三个文明一样,不断地经历朝代的变换,中原大地的主人也不断地变更着,有强盛的汉朝、繁荣的唐朝,却也有被少数民族统治的元朝和清朝。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却没有消失,这与我们中华民族的骨气有关、这与传承于汉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的骨气有关。

公元1279年蒙古灭宋建立元朝,经历了元朝九十七年的残暴统治,中原大地民不聊生。在这时,天选之子朱元璋横空出世先后打败各路起义军并最后将元朝政府赶进了草原。随后建立明朝使中原大地重回汉人之手,并于草原彻底消灭了元朝残余势力。而明朝也由此体现他的骨气。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是明朝的真实写照。

而明朝人民的骨气是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具有。明英宗在土木堡被蒙古围困并俘虏,但明英宗宁死不降并且明朝也断然拒绝蒙古索要财物换取英宗的要求并另换新君打败敌国。明朝最后的崇祯皇帝宁死不屈最后走上煤山自缢身亡。

其实明朝骨气最明显也是最多体现在明朝的大臣身上。由于明朝的内阁制度所以在明朝,官员的权力十分大有时还可制约皇帝。那么权力那么大了后该怎样呢?于是明朝大臣们对于名声的重视简直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地步。为了使皇帝接受自己的谏言不惜在寒冬腊月在宫门外跪上好几天,更有甚者会在朝会上头撞柱子逼迫皇帝答应,就算皇帝大怒要诛其九族,大臣们也只会不屑的说:“诛我十族又如何。”然后看着亲人被屠杀也绝不放弃。明朝的一代大儒方孝孺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明永乐皇帝在靖难成功后急需一位有名望的人为其起草登基诏书,又欣赏方孝孺的文采,于是希望方孝孺为其起草诏书,但方孝孺誓死不从并加以讽刺,惹得永乐帝大怒并诛其十族。然而方孝孺在刑场面不改色的观看了自己的亲人连同学生一共十族被无情屠戮却仍不妥协。这便是明朝骨气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事实上明朝皇帝的骨气也是十分强硬的。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一旦受到入侵,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明英宗当年被蒙古俘虏却宁死不屈。崇祯皇帝当年,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肯,有人劝他逃到南京他也不逃,最终登上了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忠于江山社稷。尽管这种做法并不为人称道,却也显示了明朝皇帝宁死不屈的一种态度。

从明朝面对危机从不放弃,也可看出明朝人民的骨气。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更没有和亲。到了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满清和起义军李自成,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朝更是坚定,兵临城下仍然宁死不迁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亡”!

正是由于明朝先辈们将中华传统中的骨气发扬光大,令我们如今还不忘做人要有骨气,让我们保留下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应对明朝先民心怀感恩,正是由于他们的坚强使我们知道什么是尊严,让我们知道什么是骨气。我们应为历史中有明朝的存在而自豪,也应为他们的骨气而骄傲。随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强盛,明朝的骨气将会被世界所记得,更将会被历史所铭记。

骨气立意用笔话题作文篇10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常用是否有“骨气”来衡量一幅画作的优劣。这里的“骨气”,就是精气神。而“骨气”取决于画家的思想境界、艺术追求,也就是画家的“立意”。

一个能站立、能行走的生命体首先是由骨架支撑的,然后有血有肉有魂魄,从而成为一个有灵魂的生命体。好比书法中,每一笔灵魂聚集在一起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有了灵魂这个字也就站稳了脚步。正如线条对于工笔画的意义,线条是工笔画的基础,是工笔画的骨架,在传统工笔画中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线所传达的艺术美,不是一般的形式美,而是“有意味的形式”美。一般的形式美通常是静止、没有生命力的,与摄影有些相似,拍出的照片往往只是记录当时的一个瞬间,是程式化的、机械化的、失去生命力的东西,而“有意味的形式”则是运动的、灵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则恰恰相反,它有美的价值,有生命力。自然每时每刻都处在运动中,而艺术家可以通过手中的笔表现生命,描繪精神。罗丹曾说:“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和诸多艺术家的观念一致,他们都认为照片所表现出来的景物不是真的自然景物,而艺术作品所呈现的才是真实的自然。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动”是自然的真相,而“骨”则是动的根本。

中国绘画以书法为基础,如同西画与雕刻建筑相关联。中国绘画没有光影渲染,也没有立体透视,讲究意在笔先,有气韵,有格调。书境通于画境,并且通于音境。公孙大娘舞剑声誉极高,身法轻盈敏捷,充满情趣与魅力,张旭观之,兴奋不已,提笔而下,字字神采飞扬,变幻莫测;裴将军舞剑似游龙,吴道子观之灵感迸发,妙笔一挥佛光尽现。可见,书画都通于舞,而舞又和音密不可分。中国画除了笔下的激情,还运用笔法墨气以外的“骨态”书写人格心灵。不以颜色覆之,神韵气质便跃然纸上。“骨法用笔”从绘画工具的角度来看是笔与墨的相互作用,笔有干笔、湿笔和轻重虚实、巧拙繁简之分,宇宙万物皆可现于笔底。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骨法用笔”不仅是各时代画家作画的重要依据,也是历代品评绘画优劣的重要标准,主要针对人物画的用笔,是一种用来表现人物身份特征的语言,因而有“骨气”“风骨”等褒扬人物特征的词语出现。然而,谢赫提出的“骨法用笔”更偏向用笔本身,强调作画像写书法一样,运笔要精准而有力度。书法以极其抽象的笔墨来表现作者的个人风度及个人情感;中国绘画则以笔墨描绘出物之神态意境,身临其境,事物仿佛就在眼前,而其美又如音乐,充满节律感。字节的跳动、音韵的协奏让人在观察的同时油然而生一种特殊的情感。总之,中国书画艺术是线条运动的造型艺术,不仅强调“骨法用笔”,还强调用线来塑造物的形象。书法和绘画本身带有线条的美、力量的美,是比较容易发挥个性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中国书法带动了中国画的发展,从而影响了绘画艺术。那些书法功底深的画家,会把他们自带的书法功底运用到绘画中,从而放大绘画表现的空间,就像发现了新的灵感一样,绘画和书法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运用于创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擅长书法的画家,能由心而发、灵巧美妙地将书法运用于绘画创作中,展现书法线条在绘画中的美。

48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