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榜样8》人物事迹作文

| 徐球

央视《榜样8》人物事迹作文【篇1】

2017年4月,李桂科到了退休年龄,确实他也该歇歇了。

“李医生退休了我们怎么办啊?”87岁的山石屏村老人曾信开哭着说道:“李医生,您走了,谁给我们滴眼药水,谁管我们的死活。”

李桂科坚定地说,“退休就是个说法,我不走了,这里就是我的家。”

退休后的李桂科仍然坚守山石屏村,尽心尽职履行党支部书记职责,带领群众修水利,种植核桃,发展养殖,种植各种果树800多株,改造提升人居环境,改造卫生间30套,污水沟加盖板320米,山石屏村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以前我们到街上卖鸡蛋,人家远远地躲我们,说我们的鸡蛋会传染,都不敢买,现在我们的东西都好卖,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村民赵凤桃自豪地说。

为了消除人们对麻风的歧视与偏见,李桂科积极奔走、争取项目,筹建麻风历史博物馆,开发旅游(生命关怀公益之旅)。

李桂科说:“建这个博物馆就是为了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讲好这60多年来变迁的故事,让山石屏村世世代代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2019年7月27日,全国首个麻风历史博物馆在山石屏村落成。随后,党建教育基地、医者仁心道德教育基地、麻风科普教育基地在该村相继挂牌。

李桂科,与黑潓江畔的山石屏村结下了不解之缘,40年坚守,40年奉献,是医生,不只是医生,退休不褪色,在岗离岗都一样。

从北京参加庆祝大会回来后,他激动地表示,“一定牢记嘱托,努力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将更加认真细致地做好疾病防控等工作,与乡亲们共同努力建设美丽新农村,创造幸福新生活,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央视《榜样8》人物事迹作文【篇2】

最初的十年,李桂科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山里,以疗养院为家。自从与麻风院第一次接触开始,母亲因担惊受怕一天天流泪,妻子因生活压力一次次劝他离开,一双儿女对父亲一年年的思念和渴望,同事有意无意保持距离逐渐疏远,药品缺乏导致治疗效果不好的挫败感,每次途中往返八、九个小时的颠簸疲惫……但看到患者那一双双渴望康复的眼眸时,李桂科选择继续留下:“我来,就是要治好你们的病,不把你们治好,我是不会走的。”

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到1990年,山石屏麻风院的病人全部治愈。除此之外,李桂科还负责洱源县三营镇洋芋山麻风村等地的救治工作。他和同事再花了近10年的时间,治愈了洋芋山村64名麻风病患者。2001年,洋芋山最后一个麻风患者杨兆元搬离居住了26年的麻风村时激动地说到“共产党万岁!李医生了不起!”

央视《榜样8》人物事迹作文【篇3】

1981年4月,刚刚到县防疫站工作的李桂科第一次走进距县城65公里、没有公路和桥梁,不通水电、几乎与世隔绝,住着181名麻风病患者的山石屏疗养院为麻风病人治疗。

当天,李桂科和同事们完成治疗任务,乘渡船离开时,麻风病患者们不约而同集中到江边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离去的身影,久久不愿离开,眼里充满了无助、无望和不舍。

看到患者那一双双渴望康复的眼眸时,李桂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麻风病人太需要医生了,我一定要帮助他们!”

这以后,他不顾家人的劝说、儿女的思念、同事的远离等等,选择从县城搬到了镇上居住,并下定决心:“我来,就是要治好你们的病,不把你们治好,我是不会走的。”

最初的10年李桂科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以疗养院为家,专心治疗麻风病。在给大家治病时,李桂科为病人造出很多实用的小工具,为切菜困难的病人固定刀子、为坐着轮椅炒菜的病人降低灶台、为脚上有溃疡走路困难的病人特制了又厚又软的鞋垫,反复交代手指失去知觉无法感知温度,经常烧伤烫伤的病人不能靠近火和烫水。经过近10年的精心治疗,到1990年,山石屏麻风院的病人全部治愈。

央视《榜样8》人物事迹作文【篇4】

“大(理)漾(濞)云(龙)高速公路开通以后,从大理收费站上高速路,到山石屏村只需要一个小时。”说起近半年来山石屏村的变化,李桂科从心底感到由衷的自豪,“从炼铁收费站到山石屏村的12公里道路正在拓宽改造,村里也进行了污水沟、厕所环境提升改造。前几天已经有新人来拍婚纱照,山石屏村越来越有旅游度假村的味道了!”

“一定要把他们的病治好”

1981年4月,刚刚招考到洱源县卫生防疫站的李桂科被安排到黑潓江西岸大山深处的洱源县山石屏疗养院,为181位麻风病患者写病历。那年他24岁,刚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当时的山石屏村,被一条黑潓江与外界隔绝,人员外出和物资运输只能靠渡船。李桂科和几位同事住在距离山石屏疗养院5公里的上茄叶村健康区,每天早出晚归,穿着厚厚的棉布隔离服乘坐渡船到疗养院为患者治疗。简陋的垛木房、脏乱不堪的生存环境和嘴歪眼斜、肢体残缺的患者,是疗养院给他的最初印象。有一天,他在给一位60多岁的患者检查身体时,发现他的小腿已经大面积溃烂,溃口里爬着蛆虫,发出阵阵恶臭,李桂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当天,李桂科和同事们完成治疗任务,乘渡船离开时,患者们不约而同地集中到江边,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离去的身影,眼里充满了无助、无望和不舍,久久不愿离开。“一定要把他们的病治好。”李桂科在心底暗暗许下承诺。

央视《榜样8》人物事迹作文【篇5】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吴惠芳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切实为百姓谋福利、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是老书记一生的追求,更是我回永联时的承诺。

为了让村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我们在全村实施农民集中居住时,没有采用常规的拆迁安置方式,而是尊重和维护农民家庭的存量资产,制定了拆归拆、分归分的办法,把货币形态的集体资产,公平地转化为家家户户的实物房产,让村民们合理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为推进文化资源共享,2012年我们投资1亿元,高标准兴办永联小学,创办少年管弦乐队,让村民子女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小学教育,品味高雅艺术。同时,设立了养老尊老、助学奖学、生活补助等多项福利保障及二次分配机制,现在11000余名村民每人每年平均获得村集体现金分红1万元。为进一步规范分配方式,兑现我们“十四五”末村民从村集体直接分配的收入翻番承诺,我们调整了福利分配模式、分配标准,方案于今年年初顺利通过表决。根据新的办法测算,2023年我们的村民福利分配总额将大幅增加。

我们把精神富足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来推进,并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文明家庭奖评选为切入点,创新开展评比活动。2015年,永联村成立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从公厕文明、祭祀文明、交通文明等具体事情抓起,进一步培养村民的公民意识。2019年,创新文明家庭奖评比办法,根据考核积分排名,颁发文明家庭标兵户、金质文明家庭户等荣誉奖牌。2021年,我们又开发了永联家庭数字信用系统,信用等级与家庭成员的权益待遇挂钩,推动文明创建达到更高层次。2022年,我们更是大抓乡村文化、文明建设,推进建设永联文体生活馆,楼上楼下6000多平方米,篮球、游泳馆、台球馆、拔河馆、舞蹈房等一应俱全;推进建设暨阳书画社,为村里的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与幸福蓝海合作,城市电影院线的最新电影在村里就可以同步上映;建设永联戏楼,小戏楼天天演,让村民享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发出祭祀文明新倡议,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央视《榜样8》人物事迹作文【篇6】

他是一名优秀军人。如今,他已华丽转身成为一名优秀“村官”。

他,就是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

今年11月10日,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名2018年“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58岁的吴惠芳赫然在列。

吴惠芳拥有25年军旅生涯。1980年,他考入军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由贺龙元帅亲手创建的原南京军区某红军师。

服役期间,吴惠芳参加过边境自卫反击作战、98抗洪等重大任务。2002年,表现优异的他被任命为原南京军区某红军师政治部主任。

然而,3年后,吴惠芳却作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告别在杭州生活的妻女,以自主择业的方式脱下军装回到农村老家,投身新农村建设。

“说实话,自打进了军营,我从没想过有一天会选择回村,因为我早已爱上了部队的一草一木。”吴惠芳说。

央视《榜样8》人物事迹作文【篇7】

“这些年来,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上,我们永联村敢闯敢做、‘敢’字当头,敢破敢立、敢于争先,‘敢’字精神非常重要,是支撑我们永联走在前列的重要精神力量。”吴惠芳表示,新的一年,他将带领永联村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四敢”精神为引领,在乡村治理机制、集体经济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敢闯敢试,为张家港在新征程上全力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区贡献永联力量。

他是一名军人,25年军旅生涯成长为部队师级军官,曾率领部队赴江西九江抗洪抢险;他是一名村书记,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他履职尽责,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作为一名连任代表,我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连任意味着组织和群众对我的信任与重托,同时也寄予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我将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做好调研,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2月10日,吴惠芳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

央视《榜样8》人物事迹作文【篇8】

“近年来,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和调研,为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做准备。”

吴惠芳说:“我对于农业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需要从国家政策方面来解决的,我将作进一步调查研究,形成意见建议带到会上,真正实现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基层代表代表基层,发出基层的最强音。”

吴惠芳透露,今年他准备围绕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数字乡村建设、企业合规建设以及法律法规修订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

“我的职责就是要多为农民发声,把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建议带上去,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宣传好,多做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工作。”吴惠芳说。

这些天,吴惠芳正忙着为上全国人代会做精心准备,一方面,把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学深悟透,提高政治站位,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为审议工作报告等工作提前收集资料,做好充分准备。

央视《榜样8》人物事迹作文【篇9】

在部队25年时间的积累,让我回到永联村工作之后能够较快、较好地进入角色和履行职责。初时,我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就起床,学习农村的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进入一种理论换装、知识更新的快速补习状态。

面对一个辖有10.5平方公里和11000余名村民的苏南农村,如何实现老书记“城里人有的我们也要有,城里人没有的我们要有”的梦想与追求,我一时找不到破题的思路。恰逢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经过和班子成员的商议,我们提出了永联乡村振兴的具体目标: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就业方式多元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规范化、收入方式多样化,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永联的决议》,绘制出一幅永联小镇的规划图。十多年来,这张地图被不断修改,一个现代化小镇拔地而起,职工群众居住在4A级景区环抱中。这些都得益于国家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得益于我们的敢拼敢闯敢干。

2006年,我们抓住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的试点机会,开始实施村民集中居住工程。全村3600户农户积极支持,很快就把散居在田间地头的房屋进行了拆迁,建设了占地600多亩的农民集中区——永联小镇,并同步配套建起了农贸市场、医院、商业街、学校等现代化设施。基础设施完备后,我们开始着手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2009年,在张家港市镇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在永联成立了社会管理协调小组,把交警、城管、工商、卫生、消防等机构和执法人员派驻到永联,实现了城乡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我们永联人也享受到了城里人才有的公共服务。

随着永联的发展,小镇的社会形态、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旧的体制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发展的需要。1998年和2000年村办企业永钢集团两次转制时,吴栋材老书记坚持给村集体留下了25%的股份,也给村民种下了一颗摇钱树。为实现村企共建共享,同时确保企业市场化经营,我们将永钢集团和永联村的财务完全分开,村企两本账,两套管理人马,两套薪酬体系。从此,永钢集团按现代企业制度自我运行,永联村按乡规民约充分自治。

永联村除了持有永钢集团25%股份的集体资本,还有南北街近300间门面店的集体资产、8000亩耕地的集体土地。同时,永联村有1万村民、1万多外来人口,仅仅依靠村委会是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于是,我们决定在实现村企分离的基础上,实施政经分离。2011年,经请示上级,成立永合社区,并选举社区居委会,管理社区日常事务,服务广大居民群众;成立永联村经济合作社,将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从村委会剥离出来,由经济合作社公司化运行。

央视《榜样8》人物事迹作文【篇10】

吴惠芳的父亲吴栋材是永联村的老书记,他心系百姓、一心为民,带领村民挖塘养鱼、搞副业、办工厂,将一个贫困的长江滩涂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强村。但随着村企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老书记意识到必须要有一批适应永联发展的人来治理村企。深思熟虑后,父亲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转业到永联,帮一帮他。

第一次听父亲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感到很不可思议。1980年,我复读参加高考,就是想要离开农村、走出农村,怎么可能25年之后还要再回到农村呢?但是有一天父亲、母亲一同来到我当时在杭州的家里,慎重地提到这个问题,尤其是母亲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作为儿子,我深知父亲一直将永联的发展作为他一生的心血,69岁的他也未曾有过歇下来的打算,这样的要求,既是他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感召。作为军人,我已从军25年,当时任南京军区驻浙江某师的政治部主任,戎装一身,保家卫国是我的理想,更是对国家的承诺。一边是尽孝于亲,另一边是尽忠于国,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和深入思考,我意识到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同样是党的重要工作,到永联当一名村干部、服务好百姓,也是党的事业,同样光荣。于是,2005年,我脱下军装,重回“农门”,一干就是18个年头。如今的永联村,综合实力在全国村庄中名列前茅,展露出一幅水乡小镇、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

央视《榜样8》人物事迹作文【篇11】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生似海浪,不遇到礁石,怎会激起美丽浪花?礁石是挫折苦难,在我看来,它也像斜杠,挑战它,为我们生活带来波澜壮阔。

斜杠是面对生活崭新态度。确,在高铁飞机流量人工智能装点下社会,我们衣食住行学习交往乃至休闲娱乐均可穿梭全世界,足不出户便买到外国商品,一列高铁马上就能把你从内陆送至沿海。生活处处有精彩,只要敢发现。环境日益美好,一群对生活充满热血,不再满足于专一职业人出现了,他们敢于挑战,想尝试不同角色,体验多彩生活,寻找生命中更多乐趣价值。多元化生活方式使他们充满激情,洋溢着青春气息。对我而言,我也向往丰富多彩生活,想成为这样人斜杠青年,不断迎接挑战。

带斜杠也需要资本。想成为斜杠青年可没那么容易,并不是随便一个人,会做菜也会,就说他是厨师/作家。这里斜杠不是简单调侃娱乐,不是职业简单罗列。每一份职业都应得到基本尊重,若只是对某一行业略懂皮毛,便要带上斜杠,这是赤裸裸地轻蔑。如果说那些用一世执一事人用心专一话,我认为斜杠青年应是比他们更专一人。首先,斜杠青年需把自己最初职业做精做好,有余力去尝试自己有兴趣职业,并在能兼顾几项职业情况下不受干扰,自成一派,却又密切联系。出自真心,归于匠心。自己专业知识职业素养足够强大,有超强统筹兼顾能力,怀着对职业磨不灭热忱强烈责任心使命感,这些都是必不可少资本。

带斜杠需要毅力。小小斜杠蕴含深刻意义,需要付出艰辛奋斗。要学会把坚持分为两份或几份,我曾见过一个身兼三职精英医生兼律师作家,每份职业都是他奋斗日日夜夜,比常人多出三倍努力换来,小小斜杠不可忽视。

带斜杠不是炫技。斜杠青年亦有真有假。例如韩寒,作家兼导演,这是真本事。但也有在各行业浅尝辄止便自号斜杠青年人,这是假正经。前者才是我们学习榜样。

带上斜杠,敢于挑战,让生活充满更多可能性。

央视《榜样8》人物事迹作文【篇12】

童年是忧伤日子里的一阵清风,轻轻的为你拂去心中的浮云;童年时团聚日子里的一阵笑声,浓浓的为你渲染生活的快乐;童年是成熟日子里美好的回忆,甜甜的滋润你的心窝。

可如今的我不再是稚嫩,天真的小孩,我已经步入了令小孩向往,老年人羡慕的“青年时代”了,我长大了。

“浑南一中”我的新家。虽然告别了可爱无比的母校,离开了与我心灵相通的小伙伴们总会有些不舍,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当刚刚来到“一中”时,我懂得了:未经厉行单影只的孤独,哪会有高朋满座的快乐。当军训时,我懂得了:未经历风雨磨炼,哪会有出污泥而不染。刚首届运动会结束时,我懂得了:未经历挫折,那会见彩虹。刚阅读《唤醒心中的巨人》时,我懂得了:未经历不同角色的扮演,那会体会到做人是那么困难,做好自己又是多么复杂。总而然之,我懂了,人,最难打败的是自己。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丰衣足食。长大了,我的梦想是美貌和财富。来到一中后,我的梦想变了,变得听起来很简单,可做起来却好难,我的梦想就是做好自己,好好做人。

从小到大,从童年到青年,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但莫非是有老师,周围的人哪怕是大自然也会给你许多启示。比如说: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成熟的石榴露出皓齿,那是在启示我们时刻要开心快乐。如今成熟的我张开双手,迈着大步,做好了准备要步入“青年时代”了!

感谢那些曾经嘲笑过我的人,你们激起了我的斗志;感谢那些曾经看不起我的人,你们填满了我的信心;感谢那些曾经同情可怜我的人,你们让我更加坚强。

现在的我不再怕了,不回了!因为我要步入——青年时代!我准备好了,我要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年”!

央视《榜样8》人物事迹作文【篇13】

昨夜太多噩梦,以至于早晨醒来后精神状态奇差无比,再一次证明,熬夜已经不在青睐我这样的大龄青年。接到老婆的短信祝我表年节快乐,才悄然大悟:我还是个青年!真是不容易,已经处于痴呆边缘的我还能恍然大悟,本身就不可思议,简直是重返活力的回光返照,暂时的思想亢奋而已,瞬间又处于漠糊状态,我继续在做梦。

现在躺在床上两只眼睛看着天花板的吊灯,怎么看都是两个,我就十分的纳闷,真的目光不能再聚焦到一个点使我改变对以往一切事物的看法?闭了下眼,再睁开,还是一样,这次却十分恼火,我摘下了吊灯,然后脱光了衣服,钻被窝里睡觉了。这次没有做梦,心一下子舒畅了许多。点了一支烟,在吐雾吹云中开始胡思乱想,以此来活跃思想。其实到后来我才发现这是一个十分愚蠢的行为,我的灵魂走向了低级趣味!当我重新回到现实的时候,已经身心疲惫,唉,堕落了。

年轻人,应当充满朝气和活力,生命才会充满激情,而我恰恰最缺这些东西。我不禁感叹,我原始的动力究竟是什么事情使消失怠尽?我在苦苦的思索,然而大脑却是一片空白。有点开始空想,幻想着谁再给我一次失恋的机会,让我证明自己有一颗坚强的心,一颗坚韧的心,充满活力的去追,重新走进浪漫的季节,然后被她一脚狠狠的踢开,我在痛苦中看她走进男人的怀抱,然后再回到自己的小屋里嚎啕大哭。这是个卑鄙的念头,让人感觉吃了苍蝇一般,明显是没事找抽!假如活的实在无聊,不妨穿一套武士服,拿一把破矛,奋勇的冲向风车,唐吉珂德一把。

总是有一种精神胜利法在左右着自己,我以为是阿Q,加入了革命党,还在沾沾自喜。殊不知已经在这种变态的行为下离现实越来越远!有一种后怕和茫然,假如世界抛弃了我,我该怎么办?莫非披发裸行,归隐深山来个现代式的野人生活?我还没学会钻木取火啊!

上帝,一看表下午两点了,又过了头,原来又做梦了。总是这么的糊涂,我是个社会主义青年啊,我怎么忘记了这一光荣称号......

央视《榜样8》人物事迹作文【篇14】

说起“北漂”一族这个词还得介绍介绍。这个暑假我居住在爸爸经营的旅馆里。里面全是一些离开家在北京打工达到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漂泊不定,但是他们都有一颗想在北京发展的寻梦心。那我就介绍几个人,让你们也了解他们。

“黑皮肤”的哥哥。这个哥哥可不简单,他的黑皮肤是每天的风吹雨晒“馈赠”给他的。黑皮肤哥哥早上上班,下班后摆地摊。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坐下来聊天时,他永远有着快乐的心。他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个哥哥我打心眼里佩服他。

做白日梦的阿姨。阿姨来自东北整天做“白日梦”,一心想当演员,可艺术学校都没上过。每天出去当群众演员,自己的生活费都难解决。我想:做个普通的人就够了,想要实现自己的演员梦想,不仅要付出辛勤达到劳动,还要具备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小朋友可不要学个阿姨呀!

学针灸的俄罗斯妈妈。这个妈妈来自俄罗斯,女儿得了“牛皮癣”,为了让女儿尽快恢复健康,他们来到北京求医。听说针灸能治愈这病,母亲就拜师学艺。每天她总是为女儿熬药,扎针,看到她那忙碌的身影,这让我更加理解了“可怜天下父母亲”这句话的含义。

为了团圆的叔叔。这个叔叔他也有自己的家,但为了长久的相聚,他的妻子去外地打工,他在北京打工,自己的孩子长期居住在别人家里,只有星期五才能和自己父亲住一宿。“短暂的分离是为了长久的相聚”这句话一下子闪现在我的脑海里。是呀!“北漂”一族最终期盼的还是团聚。

在这里不仅有“黑皮肤”的哥哥,也有做白日梦的阿姨,还有学针灸的俄罗斯妈妈,当然还有为了团圆的叔叔。他们有的为生活而烦恼,有的为生活而奋斗,但是我希望这些人每天都能快快乐乐,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告别“北漂”。

央视《榜样8》人物事迹作文【篇15】

古人云:“看破尘世,随遇而安。”也许这是多数人追求的精神境界。然而在我看来,这是不可取的。

在古代,有太多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人。大家熟知的庄子、陶渊明,他们因看破尘世而选择隐居,不闻世事。也许,这种做法在有些人看来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我看来他们的这种做法太过于自私,他们弃国家于不顾,只是一心贪图自己的快乐。若是当时所有的人都像他们一样,那我们的中华民族还会延续至今吗?

而在现代,也有一部分人延续了他们的精神,不争不抢,他们被称为“佛系”青年。然而,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却不需要这种“佛系”青年,因为在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需要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勇士,而不是不争不抢、随遇而安的懦夫。若是让这所谓的“佛系”青年来担负国家大任,他们这种生活态度又怎么能带领我们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怎么完成祖国的伟大复兴呢?

所以,我们应积极进取,拒绝“佛系”。我们应学习近代中国那些为救中国的先辈——孙中山、等人。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虽然失败了,然而却一直不放弃,始终坚持拯救中国;为解放中华民族,一次次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中国指明了方向,并最终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先辈们身上的那种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吗?

我们身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身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有责任去为祖国未来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所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放弃自己,不争不抢,不管输赢地做一位“佛系”青年呢?

积极进取,拒绝“佛系”,这是我们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所必须做的。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不能放任自己,随遇而安,而应培养起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生活态度。所以,为了我们的未来,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请让身为祖国的新一代掌门人的我们牢记使命,做一个积极进取、拒绝“佛系”的人吧!

17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