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谷雨作文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谷雨作文 篇1
宋朝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里有两句诗:“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意思是,谷雨时节的雨像丝线一样细密,落在地上溅起飞尘。
谷雨,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雨生百谷,春雨细无声,这个时节雨水会慢慢增多,是播五谷种杂粮的最好时节。和初春的春寒料峭不同,谷雨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了。一场又一场春雨过后,气温回升加快,人们可以脱下厚冬装换上轻便的春装。春雨滋润万物,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初春就已经基本完成了播种的人们,在这个时节有“走谷雨”的习俗,指的是庄户人家的姑娘、媳妇有事无事都要去野外“踏青”,意图通过野外踏青走出一个五谷丰登、六蓄兴旺的好年成。人们踏青回来后,煮一壶新茶喝一喝,新茶香气宜人,喝下一碗沁人心脾的茶,一切的劳顿都没有了。
为了乞求这一年五谷丰登、来年风调雨顺,谷雨时节人们还有祭仓颉的习俗。仓颉是轩辕皇帝的史官,创造了象形文字,推进了社会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有一年遇到了灾荒,很多人家都揭不开锅了,仓颉乞求上苍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第二天,真的下起了谷粒雨,人们终于得救了。自此以后,人们在每年的谷雨时节,会举行盛大的庄严的祭祀仪式,表达对仓颉的崇敬与怀念。
在这个预示丰收的好时节,除了喝新茶品新酒,还可以吃香椿。在谷雨时节适当吃香椿,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效果。香椿既可以入药,也可以食用,有健胃、理气的功能。前两天,爸爸买回来一把香椿,我和妹妹忙围上去看,香椿的样子和苋菜有点像,苋菜只是叶子发紫,而香椿的根部和叶子都发暗紫,还散发出一种特殊的味道,闻一闻觉得很清爽。爸爸说中午吃香椿炒鸡蛋,我们一起把老杆和老叶择去,然后用清水冲干净,接着在煮开的锅里焯一焯,焯过水的香椿有点发黄,捞出来沥水后,爸爸把香椿切成小段。我拿出三个鸡蛋打在碗里,搅拌好,爸爸把切好的香椿放进去,鸡蛋和香椿一起又搅匀,放了一点盐。爸爸在炒锅里把油烧热,倒入香椿鸡蛋液,稍微翻炒了几下,就出锅了,我们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新鲜的香椿叶还可以煮茶,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呢。
吃香椿炒鸡蛋让我知道了谷雨这个节气。疫情期间,我们不能随意外出去踏青,但我祝愿祖国风调雨顺,早日渡过难关,继续繁荣富强!
谷雨作文 篇2
一些白色的小点儿,伴随着风悄悄地靠近了谷口。仔细一看,原来是雨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不远的森林传来,从那矮矮青草的土坡传来----
那调皮的小雨说下就下,一会大,一会小。我只好躲在就近的小山谷里。滴滴,哗哗,沙拉拉……..那连绵细雨的声音,渐渐地飘到了谷口,山谷犹如一个回声喇叭,动听的“乐曲”从谷口的四面飘然而起。声音由小渐渐变大,由远渐近。不一会,就洋溢在洞口的每一个地方。那一个个音符像一只只调皮的小虫子,在我的心里,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的;那轻盈柔美的音符仿佛就飘在空中,我想伸手摸一摸,却摸不着它。细雨声中,谷口处的岩石,绿色的树叶,粗细不同的树枝,都在这个时候变成充满音韵的琴键,连绵的雨丝,宛如一位漂亮的长发飘飘的少女,坐在谷口,弹奏着那优雅的小曲,一首接一首,不知疲倦。河水摇晃着身子,洞里的石头仿佛一位英俊成熟的叔叔,坐在那里,聆听这陶醉的旋律,在这优美的旋律里,我竟然也忘了我是在躲雨。
雨就像一个魔术师,在阳光弟弟与大自然哥哥的配合下,它一挥手,竟把雨中的世界变了色彩,一切都淡化了,淡化了……淡绿,浅蓝,淡黄..所有颜色都在雨中显得那么湿润,仿佛水彩颜料沾了水一样。所有颜色都溶于细雨当中,水淋淋的,映入我的眼帘,如溪流般流进我的心田,使我感到无比的舒服。原来世界的颜色,在我的脑海中竟记得不太真切了。那充满了水,显得有些湿淋淋的颜色,在我看来,即使全球顶尖的画家-----达芬奇还在,恐怕也无法调制出来。这雨中的自然风景构成的画卷,任何人看了,都会难以忘怀的。
在我脑海中的遐想旅程结束之时,那淅淅沥沥的小雨突然就停了。风也安静地坐了下来,欣赏这山谷中的一切。雨后的山谷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突然,一声响亮的鸟叫打破了这片宁静,我拿起一块石子,扔进河里,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还沉浸在雨后的感慨里。
咚---哗---叮叮---哗---
这仿佛就是一场山谷与细雨的交响会~
谷雨作文 篇3
关于谷雨节气来历,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在民间,陕西省关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急需一位掌管史料的官员史官。一天,黄帝发现了德才出众的仓颉,任命仓颉做了史官。他以结绳记事,国家大事记得清清楚楚,很受黄帝赏识。后来结绳记事日显落后。一次,仓颉随一个猎人外出狩猎,猎人指着地上留下的各种野兽的踪迹讲述野兽的去向。仓颉深受启发:“一个足印代表一种事物呢!”回家后,仓颉便打点行装外出考访。他爬山涉水,不耻下问,把看到的各种事物都按其特征表示出来。依类象形,始创文字。因他制字有功,感动了天帝,当时天下正遭灾荒,便命天兵天将打开天宫的粮仓,下了一场谷子雨,天下万民得救了。
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他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墓门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人们把祭祀仓颉的日子定为下谷子雨的那天,也就是现在的“谷雨节”。如今,每逢谷雨节气这天,白水县史官镇一带都举行拜仓颉的庙会。
谷雨作文 篇4
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度交谷雨节气。谷雨,乃雨生百谷之意。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杜甫诗云:“杜鹃暮春到,哀哀叫其间。”杜鹃又名布谷鸟,它的到来与时令的关系很大。“布谷鸟儿叫,种谷时间到”。此时柳絮飞舞,犹如万点梅花从天而降,堪称奇观。宋代诗人苏轼在《和孔密州五绝·东栏梨花》中吟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欧阳修在《采桑子》一词也云:“飞絮檬檬,垂柳阑干尽日风。”柳絮是送春的物质。是的,“谷雨”节,我国除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气温较低外,大部分地区气温已在15℃以上,长江以南地区常有100毫米左右的降雨发生,故有“清明明,谷雨淋”的农谚。在北京也是“柳絮飞舞枣发芽,燕子呢喃赏樱花”的季节。华南沿海地区和川西南低海拔地带,日平均气温一般在20℃以上,已踏上了初夏季节的第一趟班车了。
从气温的这种变化可知,“谷雨”前后是农业生产最为繁忙的时节。“清明下种,谷雨下秧”(流行于长江流域),“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流行于黄淮平原)、“谷雨前后,种瓜种豆”(流行于华北平原)……都说明了谷雨前后,各种农事活动的紧迫性。这些谚语,至今对当地的农事活动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雨生百谷”,更说明此节气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性。
“谷雨”到,大江南北,小麦已孕穗、抽穗,油菜正开花结荚。早稻秧苗一般达二三叶期,正是生产管理的关键时期。小麦要抓紧施好孕穗肥,秧苗要于二叶期追施“断奶肥”。对油菜进行一次叶面喷肥,能促进子粒饱满,尤其适喷硼肥,可预防油菜“花而不实”。
此时,也是我国自南向北棉花、玉米、春小麦的播种期,各地应抓住“冷尾暖头”天气适时下种。“清明见芽,谷雨见茶”,此时春茶的采制已进人旺季,宜抓紧进行。不过,对于终年炎热的海南岛来说,早稻的田间管理工作绝不可放松。
步人“谷雨”时节,长江以南地区降水明显丰沛。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的桃花汛期,当是对江南景象的真实写照,此时农田防渍防涝决不可放松。而华北、西北地区仍是“春雨贵如油”的少雨季节,加强春早的防御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谷雨作文 篇5
欢声笑语中,太阳黄经到了30°,4月20日,谷雨来了。
谷雨,雨水生五谷的意思。这时候雨水较多,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恰好今年的谷雨是漫天的雨点纷飞,像一个个小精灵似的向人们诉说着“谷雨来了……”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年前的养蚕之旅。“谷雨西厢宜养蚕。”这是一句关于谷雨的谚语。我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成长的过程。
不久之前,我在街上看到了一树雪白的栀子花,心不禁一颤。谷雨时节是栀子花盛开的时节,似乎是雪白的颜色,但仔细一看,却是粉白中透着淡淡的鹅黄。多美啊!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真是一首美妙的诗歌!雨是宁静的,早晨是宁静的,山村是宁静的。一两声鸡鸣,山村醒过来,妇姑忙着浴蚕,两个人说说笑笑,亲亲热热,农忙世界啊,她们没有闲暇欣赏栀子花,栀子花却有的是时间欣赏这雨后的山村。
在栀子花纯洁的花朵与它芬芳的气息中,我们走过了宁静的谷雨。
谷雨作文 篇6
穿越人世间的浮华喧嚣,得意失宠,揣着一颗平常之心再一次拥抱谷雨潭。与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心绪慢慢舒展开来,雨也莫不如此,只有去除浮躁,多几份平静,才能体味出它的有趣与诗境,感受到它的精妙与美丽。淅淅雨丝中的谷雨潭其实是一首惟妙惟肖、耐人寻味的诗。
“是夜细雨绵绵似飘渺的吉它声在窗前轻吟浅唱我微微阖上双眼且听这诗般的呢喃……”
脑海里朦胧的映射着不知是谁写出的迷人诗句,站在谷雨潭小木屋窗前,望着细雨,听着邓丽君《丝丝小雨》那缠绵的曲子,我沉浸在诗意中……
“行宫见日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是凄苦之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落寞之雨;而那“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切切错杂弹”的雨韵,则化作一种天籁之音,与着谷雨潭的小溪。静心拢目地观察,屏息宁神地倾听,不啻是一种陶冶,亦是一种享受。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是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同在临安的谷雨潭是否应与了古人的意境呢?非也,站在谷雨潭小木屋窗前看雨、听雨、品雨,心中的愁结早已让淅淅沥沥的小雨洗漱殆尽,心灵深处泛起的哪怕是一点点的世俗杂念也已经化做小雨融入溪流飘向远方……
透过窗前朦朦的雨帘,突然发现溪边古老的银杏树下躲着一只母鸡与一窝小鸡,母鸡身上沾了些雨水,几只小鸡把身子藏在母亲宽大的翅膀下探出稚嫩的小脑袋,唧唧的叫声不知是在炫耀着还是在召唤着在细雨中嬉戏的同伴。溪边的山路上过来一条小黄狗,小黄狗抖了一下身上的雨滴,显得那么惬意。看着、听着、想着,不知不觉中,忘记了时光,忘记了过去,忘记了身在何方……
我始终认为雨与人一样是有生命的,雨的生命是奉献自己滋润大地万物。人不也是奉献自己,创造财富回报社会吗?生命是多么奇特的东西啊!它有时微弱得不及路旁的小草,有时却又异乎寻常的顽强,经历了种种磨难仍然活着。雨历经电闪雷鸣、狂风吹袭同样坚强的扎根土地。人在梦想不断的破灭中又不断地萌生出新的梦想。这难道不是一种信念,一种支撑精神生命的本原吗?
雨还在下着。我独自一个人默默地站在窗前静思着。耳畔流淌着悠扬的音乐,仿佛来自天外,似天籁之音。谷雨潭溪边的花草还是那么美丽,古老的银杏树还是那样枝叶繁茂。我问自己,它们日日夜夜坚守着自己的那份美丽、那份执着,不是也在经历暴风雨的洗礼吗?
生活在它周围的人,灵魂与精神是否会在它们的感召下得到净化与升华?经过岁月的洗礼,这种优雅、恬淡又能保持多久?就像人生的荣华富贵,在时空的长河中只不过是一瞬间的过眼云烟。唯有谷雨潭淅淅雨丝奏响的悠扬音符,带给我无限的遐想。
谷雨潭的雨,是带给人们满怀希望之雨;谷雨潭的雨,是唤醒人们沉睡心灵之雨;谷雨潭的雨,是让人们的思绪变得深邃之雨;谷雨潭的雨……
谷雨作文 篇7
谷雨有“雨生百谷”之意,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随着气温升高,“鸣鸠拂其羽,布谷鸟鸣叫”,鸟儿们的行动十分活跃,谷雨是这些大自然的精灵歌唱的时节。
我先来说说谷雨时节纷纷迁徙而来的白鹭。在宁波大学的水杉林子里,数以百计的白鹭在这里栖息,它们像连接水陆的天使,在甬江畔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郭沫若先生曾经写过:“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像优雅的绅士,它们身体修长、身姿优美,洁白的羽毛纤尘不染,它们的长喙尖尖的,脖颈仰得高高的,腿脚细长却有力,它们的动作从容不迫,不紧不慢,它们站在那里,周边的喧闹熙攘都像散开去了一样,有一种空旷安静的气质。白鹭有很多美的姿态,有的静静地站在树顶上,有的悠然地在林子里散步,有的快速穿梭着飞过枝丫……暮春美丽的景致因为有了它们一下变得生动起来。我最喜欢去夕阳西下的甬边看白鹭,薄薄的余晖洒在江面上,也落在白鹭洁白优雅的身姿上,它的两个宽大的翅膀缓慢地鼓动飞翔,两脚向后伸直,两只眼睛警觉地盯着江面,看到有鱼虾出没,它们便会一个俯冲下来啄食,起飞降落、掠过江面一气呵成。
谷雨说鸟,肯定少不得布谷鸟,它的学名为大杜鹃。古人有诗云:“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诸多”,“布谷声中雨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催耕的布谷鸟“kuk-ku”叫的时候,正是南方水稻田平整灌水播种插秧的时节,这清亮的声音一次次响起,重重叠叠撞进正在劳作的百姓耳朵里,和播种的希望一起落在起苗的稻田里,可不就是“布谷-布谷”的意思。布谷鸟个头不大,飞行急速,喜隐没,所以我们常常“只闻其声不见其形”。我在科普书的图片里看到,布谷鸟其实是一种特别朴实的鸟,它身上的颜色不是灰色就是褐色,再就有一些白色的斑点,与优雅的白鹭完全不同款。布谷鸟还有有趣的巢寄生行为,自己不做窝,不孵卵,把产的蛋放在画眉、苇茑的巢窝里,让这些鸟替自己精心孵化,正没想到“鸠占鹊巢”的懒虫竟然是勤奋催耕的布谷鸟。
“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没错,我想跟大家继续说的下一种鸟,是这个时节名副其实的“劳动模范”小燕子。很多人描写过小燕子的俏皮可爱,譬如郑振铎先生,他曾写到:“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小燕子就像暮春时节的音符逗点,杨柳、电线杆、檐头、廊前,它小小的身体一停驻,就留下一串音符。小燕子也许是大家最喜欢的鸟了,不仅因为它们是益鸟,还因为它们跟人类最亲近。它们的家就按在我们的家门口,它们一点都不怕生。我住在老家的时候,梁上的燕子窝里孵化过三只小燕子,我常常仰着脑袋去看它们。杏黄的小嘴巴张得大大的,嗷嗷待哺,燕爸燕妈常常衔着虫子回来,三个小脑袋争先恐后地争抢,等大一点了,它们就会探出脑袋来,我跟它们说话,它们叽叽喳喳地叫,好像在说:“喂我、喂我,让我快快长大”。农家把燕子看作“吉祥鸟”,大概是它们衔泥筑巢、生蛋孵卵、养儿育女的忙碌情景,透着一股子生机勃勃的劲头,看着它们,自己的精气神也就提上来了。
每天早上从鸟儿婉转动听的鸣叫声中醒来,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选择谷雨这个候鸟归来的时节说一说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爱鸟、护鸟,你愿意和我一起吗?
谷雨作文 篇8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谷雨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宜,雨量充沛,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茶味也鲜活,香气怡人。谷雨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谷雨茶与清明茶同为一年之中的佳品。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的时节:“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谷雨是采茶的时节,民间谚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前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故谷雨品新茶,相沿成习,喜爱香茗的文人雅客有诸多诗句咏之。唐昭宗时户部侍郎陆希声《茗坡》:“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江苏紫砂陶都宜兴古称阳羡,阳羡的茶在唐代为上品,谷雨前所采之茶更为名贵,故作者在摘煎时也不能不怀着珍惜的心情了。唐代僧侣有饮茶风尚,晚唐著名诗僧齐己留下了三首与谷雨有关的茶诗,其中一首是《谢中上人寄茶》:“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在轻雾如烟的茶丛中,翠绿鲜嫩的春山野茶很稀少,乃至天色将晚时,还未采满筐。尽管谷雨佳茗难得,但诗人还是迫不及待地招来邻院的客人品新茶。
谷雨茶,经过雨露的滋润,营养丰富,香气逼人。喝起来口感醇香绵和,对人的身体特别好,通全身不畅之气:以茶驱腥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神农本草》一书早有记载:“久服安心益气……轻身不老”。
清明茶,细嫩品质好,但两三泡之后,味就变淡了。而谷雨前采制的茶,泡起来虽然汤色有些混,但腾起的绿茶舒身展体,鲜活得如枝头再生,染得春光盈眼,且茶香浓郁浑厚,久泡仍余味悠长。啜一口,顿觉缕缕清香溢出,尘世间的浮燥和功名利禄皆散去。所以,爱茶懂茶之人常把谷雨前采摘的茶珍藏起来。
谷雨时节,沏上一壶谷雨茶,伴着轻音雅乐,看茶烟聚散,见茶汤嫩绿。佳茗清醇,香远溢清,茶池盏畔,幽若山林。茶之品、茶之性、茶之韵,尽在这谷雨茶之中。于是,眼前一片淡泊明志,心中无限宁静致远……
谷雨作文 篇9
百花之王牡丹,又叫做“谷雨花”。谷雨是她开花的日子。
冬日凋零的御花园,让喝醉了酒的武则天索然无味,乘着酒兴,她在丝绢上写下一个荒唐的诏令:“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第二天清早,百花莫不慌张地开放,惟独牡丹,花骨朵也没有一粒。武则天恼羞成怒,下令把长安城所有的牡丹连根拔去,扔到洛阳一个荒凉的山谷。被贬的牡丹,竟开出更为奇异的花来,从而成就了千年的洛阳花会。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城里的人们东奔西走,赶赴谷雨花会,而乡村里的女子正忙于采摘桑叶。
《孟子》上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桑林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古人理想国的象征。有村庄处,必有桑林。“谷雨三朝蚕白头”,谷雨前后,任何人不得去左邻右舍串门,即便是衙门的官差,也不得下乡,以免冲撞了蚕神。等蚕上山了,祭过蚕神螺祖,方才解禁。
然而年轻人是不安于寂寞的,他们把这当成去村外约会的大好时机。于是陌上桑林边,行路的、骑马的、坐轿的,人流竟是络绎不绝了。“期我乎桑中”,桑林自古以来就是约会的好地方,人人期望能在这里碰上一个艳遇。那些藏在桑林深处的采桑女们若隐若现,偶尔的笑声有着神秘的诱惑,让人遐想无限。
不知趣的戴胜鸟,总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在头顶的桑枝上走来走去,一步一啄,有若耕地,嘴里一声接一声催促着树下的年轻人,尽早离去,勿误农时。
可是,谁会在乎一只鸟儿的打扰呢!春日迟迟,杨花落尽子规啼。满天的柳絮,让人的心事变得飘忽不定。一边是陌上桑林里的笑骂,一边是远处山坡上采茶姑娘们的唱和,掷踢不前的少年,内心充满着难以言说的欢欣与惆怅。
“于以采萍?南涧之滨。”河边的另一群女孩,正为自己的成年仪式,采摘祭品。她们挎着圆箩,踩过水边的浅草,弯下腰,轻轻采摘着初生的浮萍。浮萍要用三脚的锅煮熟,然后由最美的少女,恭敬地端到宗庙之前,祭祀天地……选用水生的浮萍当作祭品,是因为它象征了繁殖,并有着柔顺的美德。
谷雨这天的祭祀名目繁多,形式多样。西山里的男女要去小河里洗一洗消灾避祸的“桃花水”;北方人家要在墙上贴上“谷雨禁蝎贴”;南海之滨,人们用舞蹈与歌谣来祭拜海上的天妃之神;东海的渔人则在海边摆开宴席,用硕大的馒头与肥壮的整猪来献祭龙宫里的海神。
然而这些,都不是谷雨时节最为隆重的祭祀。,人们把最高的礼遇给予了黄帝的史官—仓颉。仓颉长相非凡,古书上说他“龙颜四目,生有睿德”。
那是五千多年前的一天,走遍名山大川的仓颉,席地而坐,依照星斗的曲折,山川的走势,龟背的裂纹,鸟兽的足迹,造出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在他之前,人们一直用打结的绳子来记载事件,生活在巫术横行、人鬼混居的浑沌之中。“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上天为生民贺喜,降下谷子,鬼因为再不能愚弄民众而在黑暗中哭泣。
人们从此把这天叫做“谷雨”,并在每年的这一天,祭祀仓颉,并称他为圣人。认为是他带来了智慧,并使文明得以延续。
祭过仓颉之后,还要在灶神的旁边贴上一幅公鸡吃蝎子的图画。防止夏季来临蝎子精作怪。贴好“谷雨鸡”神符,人们往往会炒上一盘新鲜的香椿。“雨前香椿嫩如丝”,谷雨食椿,又名“吃春”。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人们也许是想用这种形式,留住春色,同时掩盖“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惆怅吧。
谷雨作文 篇10
我揉着朦胧的睡眼,跟在父亲身后,回老家。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加快回升,利于谷类作物生长。往年都是父亲自己一人前去,今年却要拉上我。“劳动最光荣……”破旧的收音机断断续续地响着优美的歌声,沿途的高楼变成低矮的平房,几只白鹭鸶在田间飞跃,不时还有一群鸟儿掠过树梢。山路坑洼,我们下车步行入村。
农村的清晨湿漉漉的,散落在树叶上的露珠闪着光,鞋子踩在泥土上,吱吱的叫着。穿过一片密林,便是农田了,一垄田地耙得整整齐齐的,像许多流动的河水,只差一巴掌距离,就要融汇在一起,站在田垄上,细闻泥土的芳香,更浓郁了。
几位老人迎面向我们走来,挽着裤脚,扛着锄头,应该是刚干好农活。“今年这么早回!”他们用淳朴的客家话与父亲攀谈,见了我,笑着抚摸我的头:“阿柔又长高了!”
来到田间,邻居已经帮我们整过地了,父亲就开始施肥,我呆呆地站在一旁,手无足措。父亲交给我一袋种子,让我播种。“我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我兴奋地跳起来,我学着父亲弯着腰,一手捏袋子,一手握着种子往地上撒。“不是挺简单的吗?”望着撒下的种子,我的意地笑了。这时,父亲的话却如一盆冷水淋透了我,“你看,撒得一点也不均匀,会影响收成的……”那就只好东山再起了,我心中暗暗与种子较劲,“我一定要干好!”这次,我改变策略,均匀让它们“安家落户”,可效率却不怎样,才播了不到四分之一,汗水就浸透了衬衫,刚挺直酸痛的腰,一下子头昏脑胀。环顾四周,有老人、青年、妇女,无不在辛勤工作。有付出才有收获,我擦干额上的汗珠,又投入了新一轮的“战斗”。
日悬正空,我们才播种完成。望着我的劳动“成果”,想到在丰收的秋季,它们也会长得高高的,金黄的稻子如波浪般随风起伏,向辛勤的人们鞠躬微笑……我的嘴角不禁上扬。这时,父亲端来一盘鸡蛋炒香椿,红红嫩嫩的香椿,似火炬般的花朵,那个香啊,深入骨髓。
我的心沐浴在无限的春光里,沐浴在劳动的喜悦里,是的,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劳作,才赋予了谷雨这个节气更多的意义,更深的内涵。
[精品]谷雨作文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