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作文

| HT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立秋作文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立秋作文 篇1

雨,淅淅沥沥,清清冷冷。立秋到了,叶,一片片变黄。一阵风袭过,年老的叶子身子相碰撞,发出沙沙声,轻轻飘落。世界一片死寂。渐渐地,一种清冷、惆怅在空气中弥漫。

万里悲秋常做客,冷雨微寒、潇潇雨幕,秋天,是个多么伤感的季节。秋叶,如同一个颤颤巍巍的老人,年轻的时候它是如此精力旺盛、强壮有力,而今已衰老,即将被寒风朔雪无情拍打,尔后凋零,如同幸福一点点消失,时光一点点流逝,生活到了尽头,时间啊,真是一去不复返!

又是一阵风起,秋天的叶子飘飘扬扬。猛然一看,黄绿橙黄,飘落如蝶般,煞是美丽。叶,原来到生命的最后,依然会呈现出最美的姿势,它依然如同宛若跌落凡尘的精灵,曼舞轻歌,却又缥缈无着。落地掷地有声,与地融为一体,化作一丝灰烬,飘往天蓝色的彼岸安息。

这不也是立秋的美吗?

早在立秋,我们班的运动员们就进入了校运动会备战状态。要放松心态,不要有心理压力教练常对我们说。其实根本就不用有压力。因为在这惬意的季节飞奔,是最好不过的。瞧啊!冲在最前面的白同学,那动作的舒展度,也是没有人能相媲美了;身材矮瘦的杜同学,虽然个矮,但他步法矫健、奋力奔跑,也在队伍的前头,那位……

呵!运动中的快乐,运动后的收获,这都是立秋里满满的收获!

立秋,不一定是个凄凄凉凉的季节呢?它是一个收获颇丰的季节吗?在立秋,果树散发出来的清新味道随着风儿飘去,飘大地,触发人们的无尽遐想,让世界变得香甜一片。沿着光阴的脉络,可以看到金色的驰骋,绿色的畅想,还有岁月点缀的万千色彩,都在瞬间竞相绽放。

立秋,它有着古藤老树昏鸦的意境,也可以是一种生命的涅槃,那萧萧落下的,不是落叶,不是离弃,是命运里高八度的音符。

立秋,像一位神奇美丽的姑娘,永远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与欢欣。

立秋作文 篇2

“湖泊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立秋。”这是沙白的一首诗,但我想,在那诗中撕碎的世界里,秋如果伴着雨一起降临,那么立秋的气息就会弥漫在每个人心里……

立秋的雨轻,轻的像沙,像雾,像羽毛。在秋雨来临之时,我们感到的是异常的清爽。它不像春雨那样细细飘飞,更不像夏雨那样倾盆直下,它有自己的方式,淋湿的也不只是天地万物,还有我们的心灵。

立秋的雨疾,疾的像风,像雷,像闪电。在秋雨来临之时,我们感受到难以言说的舒畅。它不像春雨那样轻舞舒展,更不像夏雨那样雷厉风行。它虽疾,却有自己的痕迹,还有我们心中留下的一丝抹不去的清凉。

立秋的雨凉,凉的像冰,像霜,像雪花。当秋雨来临之时,我们感受到的是舒心的凉爽。它不像春雨那样温暖柔和,更不像夏雨那样直泻大地,它只想用自己的体温,洗去夏季给人们留下的炎热。

立秋的雨代表着立秋梦幻般的色彩,小小的一场雨,包含着立秋的心情与愿望,也许,只有秋雨才能显出立秋最真诚的一面……

立秋作文 篇3

北京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要吃肉食,即“贴秋膘”。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选购肉食制品的顾客就会排起了长队。

立秋的日子,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什么是“贴秋膘”呢?实际上在炎热的夏季,人们什么都吃不下去,有厌食之感。

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是炖肉!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 ,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南京

本周五就将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夏至后第三个节点。在老南京立秋节气上,有着“啃秋”的习俗,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说法,比如“秋后十八盆”,表示立秋后还有长时间的炎热;另外,关于立秋还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凉爽母秋热”的说法。

老南京立秋后还有十多天热,阴阳五行说中,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戊己中央土,辰戌丑未四库土。东曰青龙,西曰白虎,南曰朱雀,北曰玄武。秋属西方庚辛金,是为白虎,秋老虎之说盖起源于此。民间所言的秋老虎指的是秋后气温的变化,称秋热是秋老虎,与五行讲的西方为白虎实在是:“此虎非彼虎。”

俗话说“热在三伏”,盛夏之余秋后还有一伏(末伏),即是说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后十天,伏天才算完了。孟秋之月,南京及其附近气温仍很高是正常的,问题是秋热还要热多久。老百姓有“秋后十八盆”的说法,有说十八盆的“盆”是指旧时冬季烤火取暖之火盆,其形为一广口浅底生铁锅(盆),置于方形矮木架上,燃料多为炭墼或木炭,此物解放后很少见了,喻还有十多天炎热的火盆要烤,真正“秋高气爽”还早呢,要到秋分以后才会降临,宋辛弃疾词“天凉好个秋”,非为初秋,而是指中晚秋。一说天气仍然炎热,要洗澡冲凉18天,这“盆”是指澡盆了。另是指立秋后要下十八次雨,气候才会真正凉爽,有“秋后一场雨一场凉”之说,总之秋热难当,从夏至热到立秋,还未见尽头。过去无空调电扇,对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来讲,尤难忍耐,故有“老怕春冷,少怕秋热”之谚。

杭州

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天津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 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四川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山东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台湾

《台湾通史·风俗志》中记载,台湾旧时“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于东郊之外,至日往迓,谓之迎春。男女盛服观,衣香扇影,杂喧满道。春牛过处,儿童争摸其耳,或鞭其身,谓可得福。迎春如在岁首,尤形闹热,宛然太平景象也。”立秋时是台湾周围海域的立翅旗鱼、小串、乌贼、鰆、虾的产期,也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立秋作文 篇4

早晨,赤热的阳光透过窗户,把我从烤箱般的梦中烫醒。妈妈说:“今天立秋,天要凉快了,晚上注意别着凉了。”

中午,正在午休的我,被突然的电闪雷鸣从梦中惊醒。我趴在窗户上,看见外面下着大雨,大树伸伸懒腰,好像在说:“真舒服、真舒服。”草儿挺挺胸,好像也在说:“真凉快、真凉快。”过了一会儿,狂风爆雨突然停了,大地变得更干净了、草儿变得更绿了、树儿变得更结实了、空气变得更新鲜了。突然“哗”的一声,倾盆大雨又下了起来,树儿弯的腰更厉害了,都快把腰给折断了,草儿像飞了起来一样,好像要被大风连根拔起。过了一会儿,大雨又停了,风也慢慢地小了,树儿伸伸腰、草儿挺挺胸,所有的植物都好像在说:“真凉快、真凉快。”我又想起早上妈妈说的今天立秋,天要凉快了。天果真凉快了,妈妈真是太神了,快成预言家了。

秋天真的真的很凉快!

立秋作文 篇5

节令到了立秋,天地间的一切,似乎一下子透明起来,透明在钵满盆溢的翠碧之中。几场透雨,风儿斜奏着凉爽的曲子,拂过悠闲的云朵,掠过顽皮的星星,簇拥着澄澈的心情,把一个透着羞涩的丰满,推到我们的眼前。秋天,也就扭捏着绰约,羞答答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在丰韵里陶醉。

按时节,立秋后是初秋的,四野里无际的葱茏,全然遮挡不了白天的燠热,不输于夏日的焖燥。而我的朋友,却偏偏喜欢了这样的季节,把这初秋叫做了浅秋,这,也该是朋友心中的诗意吧。还别说,那满目的绿意盎然当真把我的目光绊惹的时候,心里还就真的感受到了朋友那活泼泼的诗意。

浅秋的诗意是谁先知晓的呢,该是那些彻夜呢喃的虫儿吧?我想是的!

缕缕的风儿掠过树梢,一点点驱赶着夏日闷热的时候,秋虫儿干涩多日的喉咙骤然清爽起来,如水的柔情忙不迭在四下里流溢,不等斜阳落山,先把一片清辉洒在袅袅炊烟里,泼在醉人的晚霞里,此起彼伏,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秋虫儿自自在在卧在草丛里,吮吸着浑圆的露珠儿,浅唱淡吟,优哉游哉。旭日活泼泼升起一杆子高的时候,薄薄的晨雾才羞涩的散去,累了一宿的秋虫儿也就歇了下来。

秋虫儿,只是一个夜晚,把个浅秋唱的风姿绰约,鲜明透亮。

朋友心里诗意的浅秋,或许就是秋虫儿浅唱里的初秋,那般的清纯,那般的温馨,充满畅想,流淌灵动,而从朋友的心里,从秋虫儿的吟唱里,我倒是感觉,那浅秋不是用眼睛看的,也不是用耳朵听的,而是需要用鼻腔深深的呼吸,才能真正感觉得到的。

不是吗?星空像被遗忘的诗行,秋月清凉如水,坐在乡下的一块地头上,深深地吸上几口气,满腔满腹霎时都是一片秋虫儿的呢喃。那浅秋,一下子就变成了腿脚上凉丝丝露珠的抚慰,舌尖上还沾着泥土的清新的大葱的辛辣,鼻息里是能掐出水的刚出锅的玉米棒子的清香,耳廓里呢,到处都是庄稼巴嘎巴嘎拔节的欢畅。

这般诗意的浅秋啊,只能是在乡下的田间地头才能呼吸到的,或者说,是田间的泥土的气息,让我真真切切呼吸到,浅秋,在羞涩里酝酿着孕育的胎动,静候旭日勃发,分娩,收获。那诗意,在我的心里,就是喝一口清淩的河水,捋一把葱叶嚼的嘴角流着绿绿的汁液,鼻腔到眼睛,则是通透的顺畅;而浅秋的胎动,在我的心里,就是一节节拔高的玉米和渐渐红润的高粱的脸庞。

林语堂是爱着初秋的,他是深深爱着初秋的喧气初消,爱着初秋的月圆,爱着初秋的肥蟹和皎洁的桂花的。不知道林先生是否也是喜欢着初秋那激情过后还透着羞涩的成熟,我只是感觉,在林先生的眼里,他是真的偏爱着初秋熏熟的温香的,而这熏熟,恰恰是我和朋友一样喜欢的浅秋的诗意,或许,就是秋虫呢喃着的大地渐趋丰满的孕育的羞涩之美了。

我是一直喜欢把秋天比作父亲的,旷达,淡然。细细琢磨,朋友那么喜欢把初秋唤做浅秋,还真是诗意的很。忽然一下子感觉到,秋虫一片呢喃的时候,是真的听到了大地羞涩孕育的胎动的,把一个激情,一下子孕育成了收获,丰满、扭捏,将一片活泼的胎音,潇潇洒洒泼遍了天地之间,让碧绿的叶叶梢梢,扑愣着身躯,眼角眉梢都是希望在欢笑。

在这个被朋友唤作浅秋的季节里,蓝天和白云,被秋虫儿呢喃着将生命的律动送进我的血脉里,随一片片碧绿起起伏伏。我的眼睛,望不到天地间一片碧绿的那一端,但我的鼻息里,依然可以呼吸得到,那一端,依然是碧绿一片。

立秋作文 篇6

今年的立秋,与往年的立秋与众不同。往年的立秋都是酷暑难耐,而今年却异常凉爽。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今年有“梅超风”来袭。

暑去凉来,我们又迎来了立秋。这意味着秋天开始了。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在每年的8月8日或9日。“秋”字之所以是由禾与火字,是因为它们代表了庄稼成熟的意思。秋季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侯:“一候 凉 风至,二侯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啊,正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所描写的一样: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秋天,人们迎来了丰收的季节。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劳动的果实:红彤彤的苹果害羞地向人们微笑;晶莹剔透的紫葡萄兴奋地向人们报告着秋天来临的消息;黄澄澄的梨子兴高采烈地向人们招手;金灿灿的稻子被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腰。农民伯伯看到这丰收的一幕,高兴极了,笑得把皱纹都压弯了。看,这幅景象不正是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情景吗?

秋天,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个充满着欢声笑语的季节,一个承载着人们期盼的季节!

立秋作文 篇7

黝黑的天空里,明星如棋子似的散步在那里。比较狂猛的大风,在高处呜呜地响。马路上行人不多,但也不断。汽车过处,或天风落下来,阿斯法儿托的路上,时时转起一阵黄沙。是穿着单衣觉得不热的时候。马路两旁永夜不熄的电灯,比前半夜减了光辉,各家店门已经关上了。

两人尽默默地在马路上走。后面的一个穿着一套半旧的夏布洋服,前面的穿着不流行的白纺绸长衫。他们两个原是朋友,穿着洋服的是在访一个同乡的归途,穿长衫的是从一个将赴美国的同志那里回来,二人系在马路上偶然遇着的,二人都是失业者。

你上哪里去?

走了一段,穿洋服的问穿长衫的说。

穿长衫的没有回话,默默地走了一段,头也不朝转来,反问穿洋服的说:

你上啊里去?

穿洋服的也不回答,默默地尽沿了电车线路在那里走。二人正走到一处电车停留处,后面一乘回车库去的末次电车来了。穿长衫的立下来停了一停,等后面的穿洋服的。穿洋服的慢慢的走到穿长衫的身边的时候,停下的电车又开出去了。

你为什么不坐了这电车回去?

穿长衫的问穿洋服的说。穿洋服的不答,却脚也不停慢慢地向前走了,穿长衫的就在后面跟着。

二人走到一处三岔路口了。穿洋服的立下来停了一停。穿长衫的走近了穿洋服的身边,脚也不停下来,仍复慢慢地前进。穿洋服的一边跟着,一边问说:

你为什么不进这岔路回去?

二人默默地前去,他们的影子渐渐儿离三岔路口远了下去,小了下去。过了一忽,他们的影子就完全被夜气吞没了。三岔路口,落了天风,转起了一阵黄沙。比较狂猛的风,呜呜地在高处响着。一乘汽车来了,三岔路口又转起了一阵黄沙,这是立秋的晚上。

八月八日夜(注:阿斯法儿托为当时上海租界某条街道的音译)

立秋作文(实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0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