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事迹学生观后感

| 徐球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事迹学生观后感(精选篇1)

吴惠芳的父亲吴栋材是永联村的老书记,他心系百姓、一心为民,带领村民挖塘养鱼、搞副业、办工厂,将一个贫困的长江滩涂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强村。但随着村企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老书记意识到必须要有一批适应永联发展的人来治理村企。深思熟虑后,父亲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转业到永联,帮一帮他。

第一次听父亲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感到很不可思议。1980年,我复读参加高考,就是想要离开农村、走出农村,怎么可能25年之后还要再回到农村呢?但是有一天父亲、母亲一同来到我当时在杭州的家里,慎重地提到这个问题,尤其是母亲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作为儿子,我深知父亲一直将永联的发展作为他一生的心血,69岁的他也未曾有过歇下来的打算,这样的要求,既是他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感召。作为军人,我已从军25年,当时任南京军区驻浙江某师的政治部主任,戎装一身,保家卫国是我的理想,更是对国家的承诺。一边是尽孝于亲,另一边是尽忠于国,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和深入思考,我意识到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同样是党的重要工作,到永联当一名村干部、服务好百姓,也是党的事业,同样光荣。于是,2005年,我脱下军装,重回“农门”,一干就是18个年头。如今的永联村,综合实力在全国村庄中名列前茅,展露出一幅水乡小镇、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事迹学生观后感(精选篇2)

吴惠芳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就迎来了第二场“硬仗”:乡村社会的现代化治理。

作为“永联小镇”的配套,吴惠芳带领村民开发了一条商业街,建起了宾馆、菜市场、卫生院、幼儿园等,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小城镇呈现在人们面前。

第三场“硬仗”是村民文明素养提升工程。“这是最难的一仗。”吴惠芳说,农村现代化,乡村要振兴,最根本的是农民现代化。

吴惠芳牵头组织修建了图书馆、小戏楼、休闲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用文化“唤醒”文明。如今,永联村还建设了爱心互助街,成立了志愿者联合会,全村志愿者超过2000人。

吴惠芳说:“我们引导村民参与慈善互助活动,用爱心浇灌文明。慢慢地,永联人变得更文明了。”

现在的永联村,在全国行政村中经济总量排名第三,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展露出一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

走路虎虎生风,说话铿锵有力,坐姿端庄挺立……尽管离开军营已经10多年了,但吴惠芳给人的第一印象依然是军人的养成。他说:“对我来说,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我作为一名党员的使命和担当。我要继续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在建设家乡的‘第二战场’上再立新功!”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事迹学生观后感(精选篇3)

吴惠芳的父亲吴栋材也是一名老兵,在战场上负过伤,转业后一直担任永联村党支部书记。改革开放后,他带领村民敢闯敢干,让永联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迈入新世纪,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的永联村村办企业进入转型关键期,急需高素质管理人才。

吴栋材将目标“锁定”儿子吴惠芳,他看中的正是吴惠芳的军旅经历和管理能力。2005年1月1日,吴栋材来到部队对儿子说:“我这次来其实是想让你跟我回家,我们父子一起干!惠芳,村里需要你!”

深思熟虑之后,吴惠芳最终脱下军装,加入到永联的乡村振兴“战斗序列”,开始在“第二战场”发起“突击”。

乡村建设千头万绪,难度超乎想象。永联由三村合并而来,如何规划乡村建设?乡亲们怎么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扑面而来的矛盾和问题,让吴惠芳觉得真像走进了一个全新战场。

部队多年的培养教育,磨练了吴惠芳钢铁般的意志。他沉下心来,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清了头绪,找准了方向,打响了走上“第二战场”的三场“硬仗”。

经过一系列周密的调查研究,吴惠芳牵头制定了永联村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4大项主要目标和26个具体指标,提出建设“产业美、生态美、生活美、素质美”的“四美”永联。

“我要让永联人过上城里的现代化生活。”按照这幅“导航图”,吴惠芳指挥的第一场“硬仗”就是永联城镇化。

几年间,一座现代化小镇拔地而起,全村3600多户人家高高兴兴住进“永联小镇”。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事迹学生观后感(精选篇4)

拥有25年军旅生涯的吴惠芳曾是一名优秀军人。1980年,他参加高考进入南京炮兵学院,从农民变成一名军人。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杭州部队工作,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也曾率领部队赴九江抗洪抢险,并先后在团、师的军事、政工岗位任职。2002年,已任南京军区驻浙某师政治部主任。2005年,吴惠芳做出了人生的一次关键抉择:舍弃城市优越生活环境,不给部队增加负担,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投身新农村建设,从一名军官变成了村官。

军校里,吴惠芳学的是军事指挥专业;部队里,从事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脱下军装,重回"农门","战场"变了,成了"三农"战线的一名"新兵"。凭借长期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扎实的走访调研,以及25年军旅生涯锻炼的把握大局、判断趋势的能力,回到永联第二年,吴惠芳主导制定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永联的决议》,启动现代化新永联建设,并系统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六个化"标准,即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就业方式多元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规范化、收入方式多样化,全面推进永联新农村建设。2013年,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吴惠芳又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四美"标准,从产业美、生活美、生态美、素质美等四个方面全面推进永联村美丽乡村建设。他的这些理论和观点,在全国农村发展治理专家中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现在的永联村,综合实力在全国村庄中名列前茅,展露出一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2015年米兰世博会上,永联村作为中国唯一的农村代表登台展示。吴惠芳也成为农村建设发展的行家里手,先后受邀到中央党校、浦东干部学院、美丽乡村博鳌论坛等作讲座,讲述永联村的发展经验。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事迹学生观后感(精选篇5)

吴惠芳,男,1960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兼任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副会长、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执委。

1980年,吴惠芳考入南京炮兵学院,毕业后到杭州部队工作,1984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98年率领部队赴九江抗洪抢险,2002年任驻浙某师政治部主任。2005年,吴惠芳放弃师级军官身份,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村甘做一名农民。他勇于创新,将过去村委会一元治理模式转变为多元、立体的乡村治理结构;他恪尽职守,成立劳务公司,帮助600多名低能劳动力就业,每年筹集捐赠1000万元关注帮助弱势群体。永联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他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最美复转军人""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事迹学生观后感(精选篇6)

25年的班主任,她始终放心不下班里的孩子。而作为一名党员,她时刻冲锋在特教第一线。

回想过去,刘玲琍已记不清多少次带着患病的学生去看病;记不清多少次自己掏钱为学生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记不清多少个节假日陪伴在这些孩子身边。

1998年,刘玲琍未满50岁的母亲高血压突发脑溢血。当时,刘玲琍正担任实验班38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学,教学任务非常重。等到她上完课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深度昏迷。直到母亲去世,都没能和母亲说一句话。

1999年,她结婚,按规定晚婚可以休一个星期。可她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毅然选择星期六结婚,星期一照常来上课。

32岁那年,刘玲琍终于有了自己的“宝贝”。可是,儿子八个月大被诊断为先天性神经性耳聋。因为坚信儿子能回归正常,刘玲琍不愿再生,丈夫决然离开了她。面对残酷的现实,刘玲琍彻夜难眠。组织上关心她,校长亲自找她谈话,要她请假带孩子去长沙进行语训康复。刘玲琍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一定会教好我的儿子,同时学生也需要我,学生和儿子就是我生命的全部。”

擦干眼泪,她依旧认认真真地上好每天的课,带好班级学生,工作之余就在家里对儿子进行听觉言语训练。无论是儿子还是学生,每一点点进步,都让她兴奋不已。

经过3年的努力,班上12名学生,有3名学生考上大学。而她的儿子,也在自己每天坚持不懈的训练中,学会了说话,进入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

25年来,刘玲琍获得的荣誉无数,2015年还荣获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称号,但最让她兴奋的是,自己所教的学生有30人顺利考上了大学。“学生每天一点点的进步,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学生走出校门成为生活的强者,便是我最大的成就。”刘玲琍说。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事迹学生观后感(精选篇7)

月亮、团圆、中秋节……

这样几句简单的词,对于听障的孩子却非常困难。刘玲琍不得不“夸张”而又大声地读了数百遍。她带着每位学生复习,一遍遍教,一遍遍领着读。

为帮助学生学会发音,发准音,刘玲琍一会儿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的有无与大小,一会儿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鼻旁边,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

“每天至少要花两三个小时跟班里的听障学生们一对一地上课,每天下来喉咙基本是嘶哑的。”这样的教学状态刘玲俐已经持续了32个年头了,经过32年的探索实践,她自创出唇舌操、触摸法和情景教学等方法,帮助听障学生进行言语康复,学会说话,让他们能与人正常交流沟通。

“有些孩子可能要用了半年的时间才能教会一声‘妈妈’,但是我觉得我的辛苦值得的。”每当刘玲琍听到一声“妈妈”,她总会觉得每个孩子都是有希望的。

从青葱少女走向不惑之年,刘玲琍在特教的岗位上走过了人生最美的年华。在她的悉心培育下,有30多名听障与语言迟缓的学生圆梦大学。有的学生成了舞蹈演员、有的成了设计师、有的成了园艺师,还有2名学生毕业后回到特殊教育学校成了特教老师。

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全国“特教老师第一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第四批岗位学雷锋标兵”“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年来,刘玲俐收获了诸多荣誉,但她淡然处之,依然在自己钟爱的特教岗位上耕耘,努力贡献光和热。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事迹学生观后感(精选篇8)

刘玲琍与特教的结缘,源于她内心的爱。1973年,刘玲琍出生于衡阳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小时候,她的邻居是一名聋哑人,对她特别好,但却不识字也不能讲话。刘玲琍心想,如果有学校能让他们从小认识字、学习说话的话,生活就能改善很多。那时,小小的刘玲琍就萌发了一个念头:长大了当一名教师,要帮助聋哑人学习文化知识,让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一样工作和生活。后来,刘玲琍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从此与特教结缘。她心中的梦也更加清晰:她要用爱和真诚给特殊孩子点亮希望,成就他们精彩的人生。

18岁毕业那年,在妈妈眼里还是“小女儿”的她,已走上工作岗位,成为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一年级的班主任。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她就把自己的一生与特殊教育事业连在了一起,与她的特殊学生融在了一起。

那个时候,班上有个叫晓慧的女学生,不仅聋哑而且伴有中度智障,生活不能自理。一天,晓慧上厕所后,她不仅不会擦拭,还用手去抓,把排泄物往嘴里塞。刘玲琍知道后,连忙赶过去,将晓慧抱起,让她伏在自己的腿上,帮她擦拭,接着又轻轻地仔细清洗晓慧的双手和口腔。等一切弄完后,她这才发现自己身上已经沾满了排泄物。

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班上有个叫云亮的男孩得了“急性肠炎”,疼得在床上打滚,刘玲琍得知消息立即赶到学生宿舍,以最快的速度把小云亮送到医院。接下来的几天,刘玲琍白天上班,中午晚上去医院给小云亮送饭,一有空就骑着自行车赶去给他补课。没过几天,小云亮康复了。在从医院返回学校的路上,他对刘玲琍竖起了大拇指,并打出一句手语“你和妈妈一样,我爱你”。刘玲琍喜极而泣,把小云亮抱进了自己的怀里……

说起学生刘寒湘,刘玲琍是满脸骄傲。刘寒湘8岁才来学校接受康复训练,由于很少发声,声带非常僵硬。刘玲琍每天对她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几年的努力,寒湘走出了无声世界,不仅学会说话,还能和健全人正常交流了。

后来,刘玲琍还鼓励她学习舞蹈,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了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2017年8月,在庆祝中国与巴拿马建交的大型文艺演出中,刘寒湘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登台演出,优美的舞蹈让全场观众为之震撼。演出结束后,刘寒湘给刘玲琍发来信息:“刘老师,今天我的演出非常成功,感谢您!因为您才有我的今天。”看到信息的那一刻,刘玲琍喜极而泣。

就这样,面对这群几岁就离开父母的“折翼”孩子,刘玲琍用挚诚的爱浇灌着他们的心田,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刘妈妈”。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事迹学生观后感(精选篇9)

她,坚守特殊教育一线32年,用教师的神圣职责和母亲般的博大胸怀,为残疾孩子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她,勤于钻研业务,育残成才,所教的80多名聋生中有30多名考上了大学;她,自创出唇舌操、触摸法和情景教学法,为听障孩子找到了打开有声世界的钥匙。她就是驻珠晖区全国人大代表、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琍。

32年来,她坚持做一件事——教听障孩子开口说话,让这些曾经被命运抛弃的孩子能够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写自己的人生。

刘玲俐依然是为残障人士发声,提出了“优化残疾青年创业扶持政策”“推进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发展”等建议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共鸣。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事迹学生观后感(精选篇10)

残障孩子被人们善意地称为“折翼天使”“糖宝宝”。“好听的称呼没用,要实实在在地关爱他们,在融合教育、入学就业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全国人大代表刘玲琍说,她准备的议案都是关于“天使宝宝”们的。

刘玲琍是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普通教师,1991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这里一干就是32年,而且整整当了32年的班主任。

“单纯,可爱。”说起自己的学生,刘玲琍笑容明媚,眼神纯真。32年来,刘玲琍送出去的学生还不到100名,考上大学的也才20多名,但教这些学生,可比教成千上万名学生还要难。因为他们都是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有的甚至连父母都想放弃。为了他们,除了吃饭睡觉,刘玲琍几乎整天待在学校;为了所带班级中途不换老师,怀的第一个孩子都没敢要。但没想到的是,结婚6年后才生下的儿子,居然患有先天性神经性耳聋。

不知流过多少眼泪,刘玲琍一边“蹲下来,摸着喉咙上课”,让听障孩子们通过触摸自己喉部肌肉的颤动、口鼻气息的流动,不厌其烦地教他们发音;一边时常为一些智障孩子擦口水洗屎尿、做饭送医;一边照料自己的儿子,为儿子做听力康复。

“儿子和学生,都是我的天使,我的宝贝。”几次采访,刘玲琍都是亲昵地搂着学生。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事迹学生观后感(精选篇11)

使命、责任、担当这三个词都是很神圣的,他们如果也要比较大小的话,我就会认为使命最大,担当最小,则责任居中。

在小学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将来能做一名老师,因为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是一种使命,则你的使命是教好每一位学生,让他们获得大量的知识。让他们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最喜欢的老师是语文老师,尤其喜欢她教我写作文,她教我的第一节作文课让我记忆犹新。

她教我写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校园美景的,这是一篇现场作文,可我却交了白卷,这让她大吃一惊。她了解了我的情况之后,把我带到学校里的一个小花园,这里很漂亮,这里有小桥,桥下面有许多可爱、自由自在游着的小鱼儿们,还有假山,这里还种了许多好看的花朵,各式各样的,我被它吸引了。

老师给我讲述了写这类型的作文的关键之处,我就是这样喜欢上这个老师的,我觉得她有完成她的“使命”,她让我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进入初中之后,班主任是语文老师,便对老师充满了好感。在初中的时候,我竞选了生活委员,我最后如愿地竞选成功了。生活委员是负责班里的收入支出的,我准备了一个小本子,仔仔细细地登记着班级里的所以收入与支出。我明白这是我的责任,班主任也时常帮助我,我也懂得了当老师需要一份责任心了。

“担当”也相当的重要,当一位老师也需要担当。

只有把“使命”、“责任”、“担当”这三位理解透彻了,才会是一个好老师。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事迹学生观后感(精选篇12)

有人说:当今的人们缺乏担当精神,人情越发冷漠,我认为,这种的看法过于面。如果你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你会注意:在当今社会上,有许多默默付出,担当的人,在温暖着周边人。这让我读懂了担当。

临近春节店人们都纷纷赶回家中过年,家家团团圆圆。唯有路旁的叔叔还一丝不苟的站在路边指挥着交通,一身金黄色的警服,仿佛是人们心中的明灯。他是那么的默默无闻啊!他为人们出行的安全,不顾亲人的担忧,这是一种担当,一份期望,他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使我读懂了:肩扛责任,担是将人们的中危视为亲人的救助。

50米岁的环卫工周刚为在雨中执勤的武警战士撑伞,他只是腼腆地说:“不想战士被雨水抨击,他们有担当国家大梁的一份责任。”多么简单朴实的想法,多么温暖人心的举动。勤劳淳朴的那卫工撑起的不仅是一把普通的伞,是一方晴朗的天空,更是一份从容和美丽。他这一个不起眼的举动令我读懂了:担当可以从一件小事慨起。

我们做为一名中学生,一位响当当的少年,我们也要学会担当。因患病同学无法行走,年仅10岁的少年张运昌用弱小的身体,背着患病同学上下学。这一背就是两年,风雨无阻,他一步步踏出了默默担当的道路,是多么令人敬佩。他的坚持付出让我读懂了:担当,即使少年,也可从做到。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事迹学生观后感(精选篇13)

担当是什么?有人说老师把学生培养成国家栋梁是担;有人说司机开车稳重,安全是担当;还有人说清洁工年如一日地认真打扫地街道,让我们的城市一尘不染是担当。学生的担当是认真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回报祖国和父母也是担当。担当就像一份礼物已不知不觉地卸落在我们肩上。

有一位意大利移民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抢劫导致银行破产,也让所有储蓄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妻子和四个女儿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所有人劝他"你为什么这样做?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说"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应该担当的,我应该还钱"30年的艰难困苦,三十年玉汝于成,当他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她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它的责任,给世界留下啦一笔真正的财富。也让她成为最美丽的人,他的这种担当精神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我认为担当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责任伴随我们成长,梁启超曾经说过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人身上背负一种未了的责任、而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敢于尽责,敢于担当!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担当。考试不作弊,尽我最大的努力去考试是担当、在家孝顺父母是担当、在校遵守守规是担当。

成长路上,责任与担当陪伴着我们的成长。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事迹学生观后感(精选篇14)

有人说担当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还是一种勇气的象征。毫无疑问,这些观点我都同意。但我还认为担当是一种为国、为家、为天下的重任。

家是每一个人的避风港,是心灵的归属地。家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担当起自己在家中的责任,让自己的避风港更坚固。家的担当不仅仅是我们各自小家的担当,还有对我们生活的美丽家园的担当。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担当也应如此。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他的担当之举促成了蜀国的繁荣,他用他的担当肩膀,扛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为担当起国家存亡的责任,做出了震惊夷人的虎门销烟。一去紫台连塑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王昭君担当起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出使西域。

当代人物更是如此,孙中山担起共和大旗,担起解放大众,邓担起了改革开放.

正是一代代敢于担当的先驱者们的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才有了我们的今天。他们为了子孙后代而舍身求法,承担责任,才换来如今强盛的中华,而同为华夏民族子孙的我们,是否也应为了华夏的未来而担起重任呢?

中国现如今已日益繁盛,与此同时,那些发达大国也开始对我华夏居心叵测,虎视眈眈。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用知识和实力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

我相信,有朝一日,我华夏必定会达到那一步,那时,我华夏之人就可高傲的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的神威!

“榜样8”吴惠芳刘玲琍事迹学生观后感(精选篇15)

“担当”这两个字的意义是什么?“担当”这两个字究竟蕴含着什么?也许,我们儿时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但在成长中我们会与它越来越近直到形影不离。

担当是一种责任,是在我们犯错误时的勇于承认;担当是一种能力,是在我们面对社会时的从容自信;担当是一种品质,是在我们面对信仰时的坚定。

我们的先辈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在担当,在砥砺前行,在披风斩棘,在为我们的美好生活而奋斗!正像是陈乔年英勇就义时的呐喊“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那么多的革命烈士为了民族而奋斗,为了国家而奋斗,为了人民而奋斗,让他们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究竟是什么?正是他们的担当,他们的责任,他们的意志,他们的爱国精神!回想一百年前那个黑暗的旧中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人,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担当,才把中国从黑暗带向黎明,才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那么我们是否需要担当?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虽在国泰民安的新时代,我们依然需要担当。成长路上我们总要慢慢长大,不再能躲在亲人的臂膀下,我们终将独自面对未来,我们要像那些先辈一样,学会担当,扛起肩上的责任。努力做好新时代的一份子,在将来国家需要的时候像先辈一样毫无畏惧地报效祖国!

成长路上,我们会学到很多东西,会面临很多挑战,会经历很多挫折,而这些都会使我们更有力量,更有担当!

16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