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

| 徐球

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1)

“昨日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今日的‘桃花依旧笑春风’,太多的感慨犹如玛旁雍错碧绿的湖水,心里突生幽蓝色的伤感。诚如这‘玛旁雍错’是‘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但现实中的我们确实又是败者,败者也就想托‘圣水’来清洗心中的烦恼和孽障,以此来逃避现实的残酷,想来是‘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真是言有尽而爱意无穷。”

这是六年前唐菊兴去阿里时所写的散文《西藏之古老,阿里之遥远》中的一段话。当记者细细读完此文,先是吃惊于唐菊兴细腻的文字功底和笔尖下流露出的真挚情感,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他的一种情怀。

在学生们的眼中,“唐老师粗犷的外表下有一颗细腻而火热的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文青”,唐菊兴却坚称自己只是个“爬山匠”。“学生时代读了很多古人的诗词,到现在这个年纪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境。”唐菊兴说,在工作之余,他偶尔会写几篇随笔,大都是关于生活琐事或工作经历的感慨和感悟。

唐菊兴在自己的网络空间里发表了十几篇随笔日志,时间最早的一篇发表于2007年,算起来从那时至今基本平均每年要发表两三篇。这些随笔中,有在参加野外考察后的杂记、有对藏区生活的描写、有对亲人朋友的思念、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每一篇都是洋洋洒洒数千字,语言平实但十分耐读。

在阅读这些随笔的过程中,记者还惊喜地发现,唐菊兴还是个摇滚迷,在他好几篇随笔中都引用了鲍勃·迪伦(BobDylan)等著名摇滚歌手的歌词,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社会公众对地质工作者的了解不够,很多人认为我们就是一群长期生活在荒郊野岭的‘粗人’。其实,我们不光在践行‘三光荣’精神,也还是有一些人文情怀的。”唐菊兴说,这也是在传播地质工作正能量。

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2)

在藏区工作,过河也是个技术活。“由于高原山区几乎没有桥梁,因此我们过河很多时候都是靠越野车加足马力然后一口气冲过去。一旦汽车在湍急的大河中熄火或者被石头卡住无法前进,就需要一个人下河去把钢缆挂在被困车辆上,然后用另外一辆车把这辆车拉出来。”唐菊兴在给记者解释着过河的“技术细节”,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他总是不允许队中的藏族工作人员和学生下河,而是自己淌着冰冷刺骨的雪水到河中央去把钢缆挂好。

唐菊兴说,藏族技术人员和学生的安全最重要,因为他们才是让整个项目可以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多年来,他与很多藏族技术人员和学生都结下了患难与共的战斗友谊。有一次,在藏东类乌齐开展土壤测量期间,由于洪水冲垮了连接县城的大桥,收队时全体队员只能涉水过河。正当大家相互搀扶、举着行李和样品在洪水中摸索前进的道路时,藏族技术员古桑突然脚下一滑,倒进了洪水中。由于水性不好,古桑眼看着就要被洪水冲走,嘴中还喊了两句“唐老师救我”。唐菊兴顾不上多想,急忙扔下手中高举的行李,游过去一把抓住古桑,硬是将他拖到了安全地带。

唐菊兴的另一个可贵之处在于,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我国西藏的地质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地质人才。近几年,他利用西藏甲玛科学研究基地为西藏大学等高校开展矿产勘查技术方法教学培训,为藏族地学英才的脱颖而出做出了努力。在实际工作中,他也十分注重培养藏族技术人员,有很多跟着他在野外干过的藏族同胞现在都已经成长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按照中央部署,自2014年以来,他又连续为人社部组织的西藏高层次地质人才培训2期学员共计120余人,为西藏地质六队、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西藏地热队等地勘单位培训技术人员200余人次。

“在藏区工作的地质工作者是促进民族友好团结的纽带。因为我们扎根基层,每天都跟藏族同胞们同生活同劳动,这种情谊是最真挚也是最牢固的。”唐菊兴说,地质工作是连接藏汉同胞友爱互助的天然桥梁,而他自己心甘情愿做这座大桥上的一块青砖。

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3)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增选当选院士名单。成理1979级石油地质普查勘探专业张水昌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1980级矿产地质及勘查专业校友、兼职教授唐菊兴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1984年本科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矿产系,同年留校任教;1990年获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成都理工大学资源与经济系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副主任(主持工作),系主任;2002年任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常务副书记、副院长;2004年—2006年期间进入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研究工作;2007年3月调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现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宗急缺矿产调查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科技部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102个重大工程之一)铜矿找矿首席科学家。

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4)

唐菊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奖励和荣誉。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唐菊兴研究员长年坚持奋斗在高寒高海拔的西藏高原,为我国的大宗矿产资源的勘查和边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生动体现了成理人“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他针对西藏高原大陆碰撞带能否形成以及如何发现特大型铜矿床这一重大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带领研究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艰苦卓绝的科技攻关。

从藏东到藏西,从藏南到藏北,历时三十余年,长期坚守在西藏高海拔野外一线,与国家重要矿业企业及地勘队伍建立了深度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以铜金等关键矿产资源的找矿理论和勘查方法方面取得系统性成果和找矿重大突破,主持或主要参与发现和系统评价了多个超大型—大型铜金矿床,改变了我国铜资源的分布格局,保障了我国铜矿资源基地建设及铜矿资源的稳定供应。

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5)

唐菊兴同志自1984年工作以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竭诚奉献。多年来,坚持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高寒山区、生命禁区,开展野外地质工作每年大于100天,主持勘查评价或参与发现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次(2011),获部一等奖二次(2009、2011),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2003,2004)二次;获中国地质学会十大找矿进展、十大科技成果2次,获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3次。201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入选国土资源部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3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主要业绩:

2006年至今,主持西藏甲玛超大型铜多金属矿的勘探评价工作,取得重大找矿突破。

截止2013年9月,完成近400个钻孔的施工,完成钻探工作量近18万米,创造了青藏高原勘探的奇迹。项目突破前人海底成矿理论的认识,按照斑岩-矽卡岩成矿理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科学研究和勘查评价工作,取得重大找矿突破,探明并新增资源量(331+332+333):Cu资源量700万吨,Mo资源量69万吨,Pb+Zn资源量105万吨,伴生Au资源量152吨,伴生Ag资源量9995吨(评审文号:藏矿储评字〔2013〕111号;备案文号:藏国土资储备字〔2013〕28号)。该矿床2010年7月已经投产,年创造利税近3亿,雇佣藏族员工数百人。

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6)

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为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代表颁奖。云南省共有19名同志和17个基层党组织被表彰,其中大理州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他用40年坚守,诠释医者仁心。他以麻风村为家,和麻风病患者“亲密接触”,和同事们将山石屏和洋芋山两个麻风村的245名麻风病人全部治愈,彻底“清零”,让洱源县的麻风患病率由27.3/万降至0.067/万。他是全国麻风防治先进工作者,是首届中国麻风防治突出贡献奖、第四届马海德奖获得者。

他用40年陪伴,书写大爱之心。他与麻风村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搀扶着他们的生老病死。他组织志愿者、社团组织“走进来”,带着康复人员“走出去”,让麻风村和外界互联互通、融为一体。他在麻风村办学校,让山石屏村走出了6名大学生、1名研究生,为麻风村托起了未来,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他用40年耕耘,践行入党初心。他带领康复者修路架桥、通水通电、发展种养业,建新房搬新居,走上致富路。他用33年的辛勤耕耘彻底摘掉了“麻风村”的帽子,在山石屏村成立党支部。退休后,他继续留在山石屏村和村民一起建设全面小康新生活,建起了全国首个麻风历史博物馆,让山石屏村的人们牢记历史、心怀感恩,听党话跟党走。

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7)

省卫生系统党委组织在云南省传染病医院召开了“全国医德楷模李桂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第九次会议,各单位基层党支部纷纷派出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的学习。我作为质量系统支部的代表,通过听讲学习,在内心受到感动和鼓舞的同时,也感到很受教育。李桂科同志在山村行医35年,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报告会通过李桂科同志本人、妻子杨芬、山石屏村村长、被李桂科同志救助过的孩子以及电视台记者等人从不同的角度叙述李桂科同志一生无数感人的先进事迹。李桂科具有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责任心和爱心,35年如一日,倾尽心力为麻风病患者做治疗、康复,是麻风康复者心中的“好医生”;他在麻风院办起了学校,培养出大学生,是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他带麻风康复者们到城市旅游,为康复者们准备棺木,逝者按农村风俗安葬,每年组织清明节集体上坟,为老人过生日,是康复者心中的“孝子”;他带领康复者们种菜、养猪、养鸡,栽果树,把麻风村办成生态旅游度假村,是村民们心中的“好家长”“好干部”……

“我只是用35年时间呆在一个岗位上,用35年时间做了一项工作。”李桂科同志用简单朴实的一句话概括了他对30余年行医路不离不弃的守候,表达了他对党的赤胆忠心,也道出了他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满腔热忱。1981年4月,身为洱源县皮肤病防治技术骨干的李桂科来到了位于县城60多公里外的山石屏疗养院工作,负责对疗养院里的180名麻风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洱源县山石屏疗养院成立于1953年,是专门对麻风病患者进行隔离式集中治疗的医疗机构,疗养院建在洱源县炼铁乡黑潓江畔的山坳里,这里山高谷深、江宽水急,几乎与世隔绝。35年来,李桂科坚守在这里,以疗养院为家,视病人为亲人,精心为病人治疗、真心为病人服务,与山石屏疗养院结下了难舍的情怀,并于1990年将麻风院所有的病人全部治愈。

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8)

深入了解了李桂科同志的生平和先进事迹,感到很有意义,通过听讲学习,内心很受感动、很受鼓舞,也感到很受教育。通过不断的学习,认识到关键就在于李桂科同志心里时刻装着病患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学习李桂科精神,关键是要学习好以下几点:

一是学习他30余年行医路不离不弃地守候,对党的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和热爱本职的思想。李桂科同志1980年到洱源县防疫站(现疾控中心)工作,3个月后被派到山石屏疗养院。那时的山石屏疗养院共有来自大理、剑川、丽江、兰坪、洱源等地的麻风病患者180人,李桂科就负责这些病患的治疗工作。由于医疗条件差、设备落后和认识上的误区,人们谈“麻”色变,只要看见麻风病患者就躲得远远的。刚刚接触治疗麻风病工作时,李桂科也常常感到不知所措。然而,当他一次次看到麻风病患者那渴求健康的目光时,与生俱来的善良和爱心又让他无法撒手。就这样,李桂科抛开了所有顾虑,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麻风病患者治疗和康复工作。一到夏季,有些患者的肌肤会出现溃烂,常人避而远之。康复者杨晓元回忆,1981年6月,疗养院里有一位名叫苏晓标的麻风病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身体上多处出现溃烂。

1可患者十分固执,他不相信李医生可以治好麻风病,不仅拒绝接受治疗,发的药也总是悄悄地扔掉。为了患者早日康复,李桂科反复做苏晓标的思想工作,耐心给他讲解病情病理、药品的药理。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苏晓标与大家一样,病情好转,他逢人便说:“李医生真是神医,我服了!”

在李桂科等疗养院医生的不懈努力下,经过3年多的时间,山石屏疗养院的麻风病患者绝大多数逐渐康复。患者康复后,还得按时吃药,定期接受检查,就这样,李桂科选择留了下来,这一干就是32年。

李桂科同志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为麻风病患者康复做出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贡献。

二是学习他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李桂科同志1980年派到山石屏疗养院工作。当年的疗养院共有麻风病患者180人,李桂科就负责这些病患的治疗工作。而80年代初,还是一个谈“麻”色变的年代,一般人看见麻风病患者就不假思索、躲得远远的。作为一线医疗工作者的李桂科,自然引起了父母的担忧,二老想尽办法、百般阻挠,非让他离开疗养院不可。“百善孝为先”,面对父母的苦苦劝说,年轻的李桂科有些动摇。然而,麻风病患者溃烂的伤口、痛苦不堪的表情,以及他们那渴求健康的目光,让他最终选择

2留下,从此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行医路。1981年6月,李桂科行医以来的第一个夏天,因为天气炎热的关系,较为严重的麻风病患者皮肤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溃烂,一般人只要一靠近,就会被难闻的气味熏得捂着鼻子逃开。

作为一名刚入行的年轻医生,李桂科迎难而上,没有退缩。就在他悉心为病人诊断治疗的时候,“钉子户”却出现了——一个名叫苏晓标的患者,身体上已出现多处溃烂,却始终拒绝治疗,还蛊惑病友说麻风病是不治之症,让大家不要相信医学、不要相信李桂科。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钉子户”,在两年后却变成了李桂科妙手仁心的最佳代言人,“李医生真是神医,我服了!”苏晓标逢人便夸个不停——两年来,李桂科从未放弃对他的治疗,还花尽心思,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耐心地讲解病情病理、药品药理,让他的病得到了有效地治疗。

和“钉子户”苏晓标一样,经过两三年的治疗,山石屏疗养院的麻风病患者绝大多数得到有效治疗,逐渐康复了。然而康复后的患者仍需要按时吃药,定期接受检查,放不下他们的李桂科,选择了留守,一年又一年,就这样一守就是30几年!

李桂科同志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9)

作为同去的8个工作人员中唯一的共产党员,李桂科主动把外出进修的机会让给同事,毅然留下来照顾麻风病患者。“我来,就是要治好你们的病,不把你们治好,我是不会走的。”面对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李桂科真情流露。仅有高中文化的他,从自学文化知识开始,啃下了一本又一本医学专著,记下了五六十本学习笔记。1982年底,他与毕业于大理卫校的县医院护士杨芬喜结连理。每次回到县城,妻子便成了他学习打针、伤口缝合的专职老师。李桂科还请来州上的专业医生现场教学,为麻风病患者做溃疡清创手术。

1983年底,李桂科被调任洱源县卫生防疫站皮防股股长,负责全县的麻风病防治工作,同时兼顾山石屏村和三营镇永胜村委会洋芋山麻风村患者的治疗工作。就在那个阶段,他时常用自行车带上消毒包,到麻风病患者家中做溃疡清创手术。“麻风病患者神经受损后感觉不到疼痛,没有保护意识,足底溃疡腐烂也不自知。我帮他们把腐肉割掉,一个星期就能长好。”李桂科贴心地告诉每一位患者,穿鞋子之前一定要先摸摸里面有没有石头,袜子一定要穿,鞋子也不能夹脚,要保护好自己的脚,不能受伤。

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10)

李桂科,一位伟大的医生

一直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以前对这句话的认识很抽象,不知道为什么价值要通过贡献来体现。2014年11月25日~26日,我们到大理州洱源县麻疯村体验学习后,我开始理解这句话了,李桂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把自己的毕生精力贡献给麻风病人、贡献给中国的麻风病防治工作、贡献给全人类的健康。从李桂科医生身上我看到了自我实现,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位伟大的医务工作者。

新浪网一则报道对李桂科这样描述,“李桂科是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1980年12月,李桂科踏上了从医之路,毅然奔赴与世隔绝的山石屏疗养院,开始长达33年的坚守。他刻苦钻研、悉心治疗,使426名麻风病患者痊愈,100多人走出’麻风村’。他带领康复人员修路架桥、接水通电,种植经济林果、发展种植养殖业,使村民摆脱了穷困的生活。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孤寡老人,想尽办法解决疗养院学龄儿童和青壮年的就学就业问题,他积极向国内外各种慈善公益组织寻求帮助,带领疗养院的康复者到外地观光,增长见识,树立信心,搭建了麻风病康复者了解外界、融入社会的新平台。”在麻疯村学习的两天,使我感动的不仅仅是李桂科医生的这些实实在在工作成绩,还有他可贵的精神:对生命的尊重,对病人的关心、爱护,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充满希望。在深山大林里,在与世隔绝的麻疯村,李桂科给我们讲起过去艰苦的岁月,他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更多的是讲他与麻风病患者共同奋斗的经历,从未对自己的困难抱怨过。对于生活和工作在城市的我们,各种条件都很便利,年轻人更不能有抱怨,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向李桂科医生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自己的事业,踏实工作,敬业奉献,对未来充满希望。不管是否能够做到自我实现,首先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11)

在我的身边,有许多人身上的优点值得我学习。有的人幽默智慧,有的人慈祥和蔼,有的人勤奋能干等,他们都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在我心中,我最敬佩聪明勤奋、不骄不躁、乐于助人的班长小慧。

上课时,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小慧总是认认真真地听讲,经常看到她举手发言。她发言时,课堂上会突然安静下来,这时同学们侧着耳朵倾听,生怕错过了她的奇思妙想。她每次发言,我都能感受到她智慧的火花在跳动,给我深刻的启发;她朗读时,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似乎在聆听一次声觉盛宴,感人美的享受。

期中考试卷要发下来了,这是同学们最紧张的时刻,看看同学们绷紧了神经,表情凝重。我瞄了一眼小慧,她端端正正地坐着,看起来似乎很平静。试卷发下来了,小慧上去拿试卷了,老师把试卷递给了她,她的`脸上非但看不出一丝喜悦,而且皱着眉头盯着试卷看。她没考好?她下来了,同学们赶紧凑过去看,啊!试卷上赫然显示着99,我惊呆了。要知道这次试卷特别难,特别容易出错。再看看其他几个班干部,他们的分数真是望尘莫及啊。我不仅敬佩她能得高分,更敬佩她的学习态度。

小慧不仅学习态度好,更乐于助人。每次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任何困难,她都会帮助他们。即使是放学后,别的同学都回家了,只要有人向小慧请教问题,无论多晚,她多会把问题讲清楚,直到对方懂了为止。

小慧就是这样一个勤奋好学、不骄不躁的人,也是一个谦虚谨慎、乐于助人的人。她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是我心中其中一颗最耀眼的“星”。

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12)

身边的榜样不是没有,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找,身边的榜样无奇不有,有勤劳的农民伯伯,有认真照顾我们的父母,还有和蔼可亲的老师。我心中的榜样就是我们班的班长!

班长这个人呢其貌不扬,有大小不一的.眼睛;有一头飘逸的长发;有一口整齐的牙齿说起话来层次分明都快赶上奥巴马了。

说到我是怎么让班长成为我心目中的榜样的,就得从那件事说起了……

这是两年前的一件事,我和班长一起做公交车,车来了,由于人太多我和班长好不容易才抢到两个位置,我们凳子还没坐热,就看见了一个老奶奶被人们挤得到边上去了,我心想:这老奶奶被挤得这么辛苦,我要不要让一让座位。又心想:如果我让了坐,那我就得站到下车的地方那可要站好久呢。算了,让其他好心人让座吧。只听一声微小的声音:“老奶奶您坐。”那位老奶奶感激的望着班长,顿时公交车内的人赞许目光齐刷刷的望过来,而我却惭愧的低下了头,又用羡慕的目光看着班长,心想:班长这么乐于助人,而我却有着这样消极的思想,今天真不应该,如果这位老人是我的奶奶,我会这样做吗?老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可今天我却为了自己的利益把这些事都抛到脑后去了。我感觉车厢里的人都用鄙夷的眼神看着我,我无地自容,真想挖个洞钻下去。我在心中默默的想着:我以后一定要把班长作为我的榜样。

下车了,我羞愧的低着头,却用放着异彩的目光看着班长,慢慢的慢慢的跟着班长观察这班长的一举一动,学习着……

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13)

榜样是什么?在我们心中,榜样似乎遥不可及,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其实,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我心中的榜样是我的表姐,她有许多优点值得我学习,例如: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心地善良……

她是我心中的榜样那得从很久以前的那件事说起了。我和她走在路上,阳光明媚,天气是那么的好。路旁的树叶沙沙的响,好像在欢笑。树上的鸟儿快乐的歌唱,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走着走着,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山坡,而一个推着一大车西瓜的老爷爷正在吃力的.向上爬。姐姐见了,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使出全身力气帮老爷爷推车。而我,还呆呆地站在原地,于是我也去帮忙。我仔细一瞧,这车上的瓜又大又圆,这能不重吗?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到了山坡顶端了,老爷爷回过头来,这才发现了我们,连忙说:“姑娘们,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来我请你们吃西瓜。”我正想说谢谢,可姐姐说:“不用不用,这只是举手之劳。”这句话让我心头微微一震,可老爷爷还是开了一个西瓜,我们便来到树荫下品尝起来,一边和老爷爷聊起了天。

这向下看风景可真美呀!太阳快要落山了,余光撒满了大地,像被一层薄薄的金纱笼罩着,小房屋的烟囱都升起了袅袅炊烟……

我看了看姐姐,只见汗水顺着头发滴下来,汗水浸湿了衣服。休息的差不多后,姐姐站起来说:“老爷爷,这瓜虽然是你请我们吃的,可还是要给您钱的,必竟您种瓜也不容易。”我听了后,更加敬佩我的表姐了。老爷爷只好收了西瓜的钱。我看了看表姐,那额头上依然冒着汗,她对我笑了笑,我从她那迷人的笑容中似乎明白了什么……

这就是我心中的榜样,一个值得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14)

有的人有优点,有的人有缺点。你有的优点我没有,那你就可以教我,你就是我的榜样。我有的优点你没有,我来教你,那我就是你的榜样。家长就经常说这句话,别人就是你的榜样,你得学着点,我的家长也不例外。

一次,我去我朋友家玩。我和朋友一起玩折千纸鹤,可是我是第一次折千纸鹤,但是我就不好意思问,怕她笑我。过了一小会儿她都快折好了,我第二部还不知道是啥呢?他看着我皱着眉头瞪着大眼又看了看我那个半成品的千纸鹤奇怪又带着一点点想嘲笑的感觉说:“你会不会折,不会折我教你。”我挠挠头想了一会,最后还是点头承认我不会折。妈妈在旁边看到这一幕就说:“不会折的.学着点,人家是你的榜样。”心里嘀咕了,切,就不会折呗。我毕竟是第一次折吗!真是的,算了还是好好跟着学吧。

她又重新给我拿了一张新纸。我刚拿到纸,她说道:“首先对折,一定要对折齐哦,然后在打开。”我还一脸蒙了,还没反应过来,她就开始讲了。她看我傻呆呆地样子,皱着眉头严肃的说:“还在干嘛,赶紧的,等会儿又跟不上节奏!”我连忙回答道:“哦、哦、哦。”“那我接着讲了啊。”“好,好,没问题。继续、继续。”“接着再换另一边对折,也要对得起哦。然后?”听完以后我终于会了,我还重新拿了一张纸,自己在练了一遍,发现比以前真的好看多了。我举起大拇指放在胸口面前说:“你真是个好榜样。”他挠了挠头“也没什么啦。”

今天真的是太开心了,我学会了折千纸鹤,她也成为了好榜样,真是一举两得呀,我喜欢这个千纸鹤。以后她不会的,我会,我就教她。她会的,我不会,她就来教我。这样互相就能学到更多,增添更多快乐。

榜样8李桂科等事迹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15)

您说榜样是什么?我说榜样是船,让我扬起希望的帆,带我驶向胜利的彼岸;榜样是灯,照亮人生的道路,驱走黑暗的彷徨;榜样是指南针,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让我不再迷茫。

我们班生活委员小然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仍然是值得我学习的.好榜样,她讲究卫生,热爱劳动,为班级学校的净化美化,默默奉献。做值日时,她总是吃苦在前,以身作则,每次大扫除,哪里最脏,哪里最累,哪里就能看到她的身影。微笑与美丽永远与她同行!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两位同学在教室排队打饭时发生了口角,把饭菜弄得满地,俩人后来还差点动了手。同学们都在看热闹,这时,就见小然放下吃了一半的饭,拿起扫帚和抹布就开始处理撒在地上的饭,有人看不下去,就在一旁喊:“小然,又不管你的事,你干嘛要清理,”“谁擦不一样,快点弄干净,不然大家怎么走呀?”接着又拿起拖布拖起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打架的两个同学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身边的榜样是一叶扁舟,虽是粗木所制,仍能带我到达彼岸;身边的榜样是一盏烛灯,虽不能与皓月相比,但可照亮人生的道路;身边的榜样是小小指南针,虽不如卫星发达,依旧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

这样的好榜样还有许许多多,学习委员小蓉、班长小茹、足球队长小铭,他们热爱读书、善于管理、才华横溢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只要你留心发现,她们就在我们身边。身边的榜样,默默无闻,不似名人大张旗鼓,但依然能如阳似火,温暖我们的心头,他们是我们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催化剂,传递不朽的精神。让我们勇往直前,披荆斩棘,成为祖国真正迎风而舞的花朵,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16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