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榜样8”人物事迹中学生观后感

| 徐球

收看“榜样8”人物事迹中学生观后感(精选篇1)

农民不会因为物质富裕了,脑袋也会自然富裕。吴惠芳在带领永联人致富的同时,一直紧抓村民素质提升,既补"智"又补"志"。

一是抓教育。"永联的未来在孩子"。2012年,在他的主导下,永联村投资了1亿元,建设了设施一流的永联小学。2015年,他利用代表的身份,提交了《关于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议案》,引起了苏州市高度重视,为永联小学带来了优质教育资源。2015年,吴惠芳引入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在荷风艺术基金会的指导下,永联小学成立了荷风管弦乐团,让永联孩子在家门口就享受高雅艺术的熏陶。

二是抓文明。吴惠芳把永联的文明建设分三个层次:传统农民、变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变文明市民,文明市民变合格公民。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在社区生活中发声、参与民主自治。为此,2015年,他在村里成立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从公厕文明、祭祀文明、交通文明等一件件具体事情抓起,培养村民的公民意识。如今,永联村已经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三是抓公益。2012年,吴惠芳在永联小镇上主导建设了爱心互助街,设置学习互助、生活互助、娱乐互助、健康互助等4大功能区,爱心街的LOGO是两个交叉的爱心,是吴惠芳亲手设计绘制的,寓意是让永联人在共建中才能共享,不能让人在不劳而获中丧失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的意志和能力。2010年,吴惠芳就申请成立了永联为民基金会,每次外出讲课费,他都捐在基金会,累计30余万元。基金会的资金用于村里困难对象帮扶,但条件是每年在基金会里捐款过。

吴惠芳从部队师职军官转身为苏南小村庄普通"村官",目标就是致力于将永联村打造成为中国新农村社会治理的样板,成为中国乡村小镇率先走向世界的标杆。转业13年,他继续前进,发挥听党指挥、服务人民、善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带领永联村乘风破浪、逐梦小康。以生动的实践书写了转业军人在平凡岗位再立新功精彩篇章,折射出一名军人、一名党员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宝贵品质。

收看“榜样8”人物事迹中学生观后感(精选篇2)

随着全村基础设施问题的解决、村企关系的梳理、以及城镇化的公共管理服务的到位,尤其是农民实行集中居住后,土地统一流转,由村经济合作社规模化经营管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再也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吴惠芳在思考新的问题:一是除了土地流转费,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如何增收?二是现代化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如何才能提高附加值?

一直以来,永联村集体经济是"一钢独大",符合条件的村民能进厂工作,很多年纪大了又没有什么技能的村民进不了厂,家庭往往更困难。

2009年,吴惠芳提出来要在永联村发展乡村旅游。但一穷二白怎么发展旅游?吴惠芳组织学过旅游、农学、规划的三个大学生员工研究策划发展乡村旅游,半年之后,江南农耕文化园开门营业。为了提升人气,他又在永联小镇上打造了一条江鲜美食街,举办江鲜美食节。经过几年的发展,永联旅游已经快速发展,"吃江鲜,到永联"成为周边城市的共识,并且带动了400多村民就业,2017年游客人次达100万,销售收入1亿多元,永联小镇门面也随着人气的提升,年租金收入达1200多万元。

发展旅游产业尝到了甜头,吴惠芳决定用旅游带动农业:构建一个全产业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他将永联村8000亩的耕地建成了4000亩的苗木基地、3000亩的粮食基地、400亩的果蔬基地、100亩的特种水产基地,实现了种植养殖基地化;投资建设腌腊制品厂、谷物加工作坊及传统酿酒、榨油等作坊,实现了加工制作工业化;主打长江鲜、农家菜品牌,实现了餐饮美食特色化;成立永联天天配送公司,构建销售、物流体系,实现产品可追溯,2017年天天鲜在新三板挂牌,实现了销售配送标准化;整合永联区域景点及江苏张家港市东部区域的农业旅游资源,打造长三角市民喜爱的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了旅游观光产品化。

2014年,永联小镇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17年,永联小镇被江苏省确立为首批13家田园风情小镇之一。2018年,永联村全域旅游发展经验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先后报道。

收看“榜样8”人物事迹中学生观后感(精选篇3)

1960年吴惠芳出生于苏州张家港永联村。他的父亲吴栋材是一名曾经“扛过枪、跨过江、负过伤”的老兵。1980年,在父亲的影响和支持下,吴惠芳高中毕业即报考了南京炮兵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杭州部队,成为基层炮营的排长。至今,他对于如何定坐标、瞄靶位,仍有一套心得。1984年他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经受血与火的考验。1998年率领部队赴九江抗洪抢险,经历风雨洗礼。后又在团、师的军事、政工岗位任职。2002年,42岁的吴惠芳升任南京军区驻浙某师政治部主任。正当他干得顺风顺水之时,一场人生重大抉择摆在了45岁的吴惠芳面前——老父亲力劝他转业回乡。

在吴惠芳的心目中,母亲虽然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妇女,却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母亲的为人处世和内心的那份仁爱,对父亲和几个子女影响极大,以至在回到永联村以后,吴惠芳与人谈起母亲时,还会眼泛泪光。

面对古稀之年的父母,吴惠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25年的军旅生涯,老山战场、九八抗洪......父母经历了多少的提心吊胆、日思夜想?是否亏欠两位老人太多?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与深思熟虑后,吴惠芳终于做出了人生的一次关键抉择:舍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从驻浙某师政治部主任岗位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村,投身新农村建设。

收看“榜样8”人物事迹中学生观后感(精选篇4)

吴惠芳的父亲吴栋材是永联村的老书记。1978年,这位曾经参加过战争的三等甲级伤残军人回到永联村,在此后的岁月里,他带领村民们建起了后来成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的永钢集团,完成了穷村变富村的华丽转变。后来,永联村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急需高素质管理人才,老吴书记在四处招贤纳才的同时,也将目标锁定了自己的儿子吴惠芳。

吴惠芳:我父亲1978年在村里担任书记,1984年村里自筹资金30万元办起了钢厂,几十年来,他把村庄建设和企业发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

面对年近古稀的父亲和那双期待的目光,吴惠芳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最终答应了父亲。2005年秋天,吴惠芳自主择业回到永联村,经组织推荐、上级考察和党委任命,担任了村党委副书记,同时被永钢集团董事局任命为集团副总经理。

吴惠芳:作为一个儿子,面对一个近70岁的老人,我到永联村工作是尽忠与尽孝的统一。既是对父亲负责,更是对老百姓负责,也是对党忠诚的体现。我们在部队的时候,带兵备战,保家卫国,践行宗旨,但是发展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同样是党的中心工作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

收看“榜样8”人物事迹中学生观后感(精选篇5)

李桂科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医生,他对麻风康复者还承担起了代儿女尽孝、替父母尽责的分外之责。他不仅代做父母的教育小孩、解决了子女读书、工作问题,还替做子女的赡养老人。陪他们说话聊天、理发、剪指甲、洗衣服,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快乐安度晚年,为他们料理后事,每年清明节组织集体扫墓,同时,还组织大家一起过火把节、中秋节、春节等,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

李桂科多次带着麻风康复者及家属外出考察生态种植、养殖。他带领大家养鸡、养猪,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木;为疗养院修路、架桥、通水、通电、通网络,将一个与世隔绝的麻风院变成了黑潓江边一座郁郁葱葱的美丽家园,并更名为山石屏村,摘掉了麻风村(院)的帽子;把山石屏村建成为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云南省医师协会党建教育基地,大理州卫健系统“医者仁心”道德教育基地,洱源县科学技术协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科普教育基地,共青团青年之家,洱源县总工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成了麻风历史博物馆。

洱源县历史上是麻风高流行地区,在李桂科及团队的努力下,患病率从最高年的27.3/万降至0.06/万,达到消除麻风危害的指标,防治工作与科学研究成效显著。李桂科发表科研论文31篇,荣获州县科技进步奖13项,先后荣获第四届马海德奖、中国麻风防治突出贡献奖、全国医德楷模、云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他光荣当选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收看“榜样8”人物事迹中学生观后感(精选篇6)

李桂科,男,1957年4月生,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副主任医师,40多年如一日,倾尽心力为麻风患者做治疗、康复,在全县开展麻风生理、心理、经济、社会康复工作,不仅治愈了麻风院所有的病人,更是麻风康复者心中的“好医生”。

在开展麻风康复工作期间,李桂科认真教给康复者眼、手、足自我护理方法,提供防护用品,为康复者做垂足矫正手术、足底溃疡清创手术、白内障手术及外眼手术;曾先后主持完成了中国与比利时、中国与英国麻风康复合作项目现场实施工作;组织实施麻风线索调查项目、“消除麻风运动(LEC)”项目。他制作的《麻风防治知识“科普园地”》,每年都编印宣传资料发放、张贴;编印《基层医生麻风防治手册》,培训乡村医生和乡村干部;到麻风康复者家中,开展康复理疗活动,亲手为他们清理溃疡、泡足、剪指甲、擦油等护理,使周围人群消除害怕心理,减少歧视与偏见。

山石屏麻风院1953年建在炼铁乡黑潓江畔的山坳之中,这里山高谷深、江宽水急,没有公路、没有架桥、没有通电,几乎与世隔绝。李桂科用14年时间,修路架桥,在山上挖通连接外界3公里的车路,在黑潓江上架起了人行索道桥,为麻风康复者打通了一道融入社会、走向外界的大道。

此外,他还用12年时间,解决了麻风院用电问题,通过多方努力于2004年驾通10千伏线路电力工程;用14年时间,修缮了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土木结构危房,2010年建成可供旅游度假的新村;1993年起,他用13年的时间在麻风院办起了小学,使21名麻风康复者子女能够上学读书,考入大学6人、就读研究生1人;还为麻风康复者子女助学45人,培养了14名大学生。

收看“榜样8”人物事迹中学生观后感(精选篇7)

2014年山石屏疗养院更名为山石屏村,正式成为炼铁乡茄叶村委会的一个村民小组,彻底摘掉了“麻风村”的帽子。4名康复者还积极入了党,村里成立了党支部,李桂科被推选为支部书记。

患者全部治愈,康复者已融入社会,李桂科也该歇歇了,但李桂科还是没有走。2017年2月的一天,李桂科像往常一样为村民余振华理发,余振华突然啜泣着说:“李医生退休了我们怎么办啊?”一旁87岁的曾信开哭着说到:“李医生,您走了,哪个给我们滴眼药水,哪个管我们的死活”。李桂科坚定地说到“退休就是个说法,我不走了,这里就是我的家。”

退休后的李桂科带着村民修建蓄水池,种植核桃,养鸡、养猪、养牛……山石屏村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以前我们到街上卖鸡蛋,人家远远地躲我们,说我们的鸡蛋会传染,都不敢买,现在我们的东西都好卖,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村民赵凤桃自豪的说。

2019年7月27日,全国首个麻风历史博物馆在山石屏村落成。一直在争取项目,积极奔走的李桂科说“建这个博物馆就是为了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讲好这60多年来变迁的故事,让山石屏村世世代代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收看“榜样8”人物事迹中学生观后感(精选篇8)

1990年的中秋节,忙碌了一天后满载丰收喜悦的山石屏村民坐上了回疗养院的渡船,突然一个大浪打过来,汹涌的黑潓江瞬间吞没了渡船,6名康复者遇难,本是团聚的日子却阴阳两隔。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建一座通往外界的桥。通过李桂科多方奔走、筹资建设,1995年6月通往山石屏村的人行索道桥建成,那天,村民们到桥上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年迈的老人被搀扶着到桥上走走、摸摸,摸摸、走走。都说,“从进来那天起到现在就没有去过江对面,今天就像做梦一样!”。

2013年3月3日,洱源县发生5.5级地震,山石屏疗养院受灾严重,李桂科第一时间带领大家抢救财物、抗灾自救。2013年12月恢复重建结束后,山石屏的村民全部搬进了新居。村民们说:“现在的居住条件,就像以前李医生带我们去旅游一样,天天住宾馆”。

收看“榜样8”人物事迹中学生观后感(精选篇9)

“生、老、病、死,李医生都为我们考虑好了”,从寿衣、棺木的准备,到安葬逝者,给逝者上坟祭扫,李桂科都亲力亲为,让健在的老人得到心灵上最大的慰藉。

此外,李桂科积极联系旅游团、大学生志愿者、社团组织,到村里开展活动,还带着村民走出去到城市旅游,了解外面的世界。40年从没有离开过村子的李福章激动地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看洱海,喝喝三道茶,这些李医生都帮我实现了,我没有遗憾了。”

下一代是山石屏村的未来和希望。孩子们没学可上,李桂科就从县城找来旧课本,让一位识字的康复者担任“临时教师”,办起了学校。茈碧湖镇卫生院医生宋荣坤就是从这所“特殊学校”里走出的大学生。宋荣坤由于父母都是麻风病患者,李桂科帮他协调学校上学,帮他开家长会,给他生活费、进行面试辅导。在李桂科的帮助下宋荣坤性格从自卑变得自信,有了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

现在,山石屏村21个学生中已经出了6个大学生、1个研究生。他们都说:“人生中第一个老师是李医生,一辈子的老师还是李医生。”

收看“榜样8”人物事迹中学生观后感(精选篇10)

在我的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人或物都在某些事情上帮助或引导了我,我视他们为榜样。他们宛若天空中的那颗最亮的北极星,时时刻刻引导着我。

我小学时,有个颇为要好的朋友,我管她叫佳禾。

她的性子是颇为文静的,成绩不错,体育也遥遥领先,为人也和善,当时在班里是很受欢迎的。她也乐得交朋友,下课时身边总围了一群人,说说笑笑。

我那时的极为冷淡的性子,总让人敬而远之,又从不主动交朋友,是以偌大个班里,真正的朋友只有二三个。

我大约是在五年级上学期与佳禾成的好朋友。我俩那时因为志同道合,比较聊得来,下课时也时时一起聊天的。所以那天下午她背着手,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来到我桌前时,我也没怎么在意,以为她要找我聊什么思考题,头也不抬,问了句:“什么事?”

“小贾!”她突然叫了我一声,声音挺大,吓得我一激灵,终于抬起头,意外地看见她紧抿着嘴唇,两片本来皙白的脸颊因为激动和紧张涨得通红,明眸却灿灿如星火。

“什……”我还没说完一句话,她就从背后飞快抽出两张彩色的什么东西,放在我眼前的桌面上,我仔细一看,才发现是两张制作精致的、一蓝一橘两张巴掌大的小春花。我不明所以地看看她,只见她欢快地郑重其事、掷地有声地说:“小贾!这个送你,代表我们以后就是好朋友啦!”说完咧着嘴,露出两颊一边一个不深不浅的酒窝,双眼眯成了两条弯弯的缝,笑眯眯地看着我,等待我的回答。

我被这郑重程度堪比刘关张桃园拜把子的阵仗吓了一跳,死机的大脑重启了半晌,才支支吾吾地说:“好……好啊,谢……谢谢。”她笑得更开心了,不知为什么,看着她的笑,我心里觉得暖暖的。只听她说:“不谢!以后就是好朋友啦!”说着又报以一笑,蹦蹦跳跳地走了。

我抬头望望她快活的背影,低头看看手里小小的春花,斜阳从窗户照进来,余晖洒在两张薄薄的纸片上,洒在佳禾远去的路上,洒在我的心上。那纸片带着佳禾指尖的余温,微微闪着薄光,我的心里陡然升起一股暖意,只觉得整个世界都因为这两张春花两趟了不少。

我想,在对待朋友坦诚、认真、负责的程度,在给人带来温暖,点亮世界这方面,佳禾真的是我的榜样。

如今我在她的影响下,在对待朋友和身边之人的态度也改善了许多,主动帮助帮助他人,多交朋友,并互相帮助,也使我的生活比之前丰富多彩了不少。

现在小学同学已鲜少联系,那两张春花也不知随风飘到了何处,我却一直记得佳禾,那个宛若黑夜中的启明星一般的人,我的榜样。

收看“榜样8”人物事迹中学生观后感(精选篇11)

从小时候开始,妈妈便告诉我,一定要找一个道德好的人做榜样,那个时候,我听了妈妈的话。但是,在我心底却不是很明白,到底怎样的人才能作为我的榜样呢?只能是道德好吗?那这样的人,要在哪里找才能找到?我常常怀着这样疑惑的心情想着,希望有一天可以找到妈妈说的那个可以成为我榜样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却不是我能那么容易找到的。

时间过得很快,每天吃饭睡觉,我不停地去寻找,想找一个可以作为我榜样的人。上课的时候,我看着我的同桌,她上课很认真,成绩也是我们班上的前五名,而我,却是在班上排在中等位置的地方。我想,我可以把我的同桌作为榜样吗?当我看到老师的时候,老师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着一些书本中那些重要的内容,我有些疑惑,老师可以成为我的榜样吗?

我想,老师这样一个含辛茹苦,为我们奉献知识的人,是一个好老师,她每天忙忙碌碌,任务便是要我们成为一个对祖国未来有希望的人。我想,老师应该可以成为我的榜样。看向窗外,我总能看到一些生长在石头缝里的小草,它们长得那样翠绿,那样有生机。我想,在石缝里也能长出来的草,真是好厉害,我都不清楚,这样的小草竟有如此顽强的力量。

我想,小草顽强不屈,坚韧无比,虽然它特别渺小,只要我们轻轻一踩,它可能就会魂飞魄散了。但是,那样能在石缝里生长出来的草,岂能是我们可以小视的?我想,这样的小草,也是可以作为我的榜样。直到回到家后,我不知道要让同桌作为我的榜样,还是老师,还是小草。我疑惑地跑去问妈妈,妈妈便一个个的解释给我听。

妈妈说,我同桌的努力,可以作为一种榜样,老师的含辛茹苦可以作为我的榜样,小草的顽强不屈,可以作为我的榜样。那个时候,我突然明白了,原来榜样不单单可以是一个,它可以是很多,只要能清清楚楚的知道周围的人都优点,只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我选择他们的优良品质,还有我没有拥有的良好品德。

只要他们拥有这样的好品德,我就可以学习,不单单可以学习一个人,还可以是全部。原来榜样可以这样的啊!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榜样可以是许许多多的人,就如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我们的父母,只要他们拥有一种好品德,只要我们愿意去学习,同样也可以把我们的父母作为我们的榜样。我终于明白了,为了我能学到更多的道理,拥有更好的品德,我应该多学习他们优秀的地方,发扬自己的优点。

收看“榜样8”人物事迹中学生观后感(精选篇12)

世界上的很多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榜样。而我的榜样,却是公交车上那个小小的身影。

记得,那是一个下雨天,雨水滴滴答答的,从天上急速地往下坠发出啪啪的声响,我的心情亦如那灰乎乎的天空般阴沉……

在回家的路上,公交车上人头攒动,双脚都无法立足,我一连站了好几站,终于有了空位坐下了。这时,上来了一个老奶奶,她一步一步朝车厢里头缓慢地挪动着。我心想: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刚想站起身来给老奶奶让座,可还没说出来就被我给咽下去了。我往左喵一眼,又往右瞥一眼,看着车上大家都在“认真”做自己的事情,没有一个人有给老奶奶让座的意思,连车上的大人都不让坐,何况是小孩子呢,而且我才刚刚坐下,还没坐多久呢,立刻给老奶奶让座,也对不起自己的双脚了吧,我十分纠结,左右为难。最后我也学起大家的样子装作没看见,急匆匆从书包里拿出课外书,假装认真的在看。可我心里阵阵不安,不时撇一眼老奶奶,看着她憔悴疲惫的样子,我又开始纠结起来,这时只听见身后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老奶奶,您坐吧!”我悄悄扭过头,一看,一个比我矮的小朋友,看样子应该是幼儿园小朋友,他主动站起来给老奶奶让座了,看着他红扑扑的脸的脸好像还很开心呢!老奶奶慈祥的摇了摇手说:“不用了,不用了,你坐吧。”那小朋友立刻急了,皱起眉头:“老奶奶,您就坐吧!”直到最后,那老奶奶才坐下了,只见那小朋友满面春光,十分高兴,刚坐下来的老奶奶,脸上笑开了花:“谢谢你,小朋友,你真是个乖宝宝……”

听着老奶奶表扬的话语,我十分嫉妒,可我刚刚为什么犹豫不决呢?脸刷的一下红到了耳朵根。

那让座的小朋友比我先下一站,看着他那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羞愧地低下了头,真有点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车子刚到站,我就立刻冲下了公交车,消失在雨幕中。

那晚,我晚饭都没好好吃,一直回想公交车上的那一幕。从那以后,这件事在我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每当回想起那个可爱的小朋友,他那纯洁的心灵都使我阵阵感动。

他,是我的榜样,从那以后只要坐公交车,不管是碰到孕妇阿姨,还是遇到老爷爷,老奶奶,我总是抢先给他们让座。

现在,只要一回想起那小小的身影——我的榜样,依然有一股暖流在我的全身流淌。

收看“榜样8”人物事迹中学生观后感(精选篇13)

似乎是经常坐公交车去哥哥家,总见来来往往人群的缘故,我不知何时有了观察人们行为的习惯。在我看来,小小的车厢里,司机是观察对象的不二人选。

“呲——”门开了,人潮涌入,“师傅,这车到XX站吗?”门边那人探出半边身子,操着外地口音的普通话大声问道。这车是不经过那站的,他多半会得到司机不耐烦的答复吧,我在心中思索。这样想并不是没有原因,在我以往的印象中,司机这时往往会皱起眉头,别过脑袋,不耐烦地摆摆手说:“不到不到!”随即迅速关上车门,不再理会那人的问话。每天毫无变化的路线、无趣的驾驶和无数拥挤的路段早已将他们工作的热情消磨殆尽,所期待的是载客数量的上升、业绩的突破,自然是不乐意有人打断和耽搁他们工作的,也不会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站在问询者的角度去考虑他的茫然无措。

望着司机那粗糙而严肃的脸,我更加相信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毕竟自己也不是第一次观察了,经验总归是有的,况且这司机看上去并不是很和气…总之,我的预想应是和待会所发生的差异不大,我期待着事实验证我的想法。

出乎我的意料,司机师傅摸摸额头,再按揉着后颈道:“你是要到XX站么?”“是的。”司机师傅憨笑两声:“这车不到。你要去那一站的话,应该过了这条马路,向右走直到看见第二个十字路口,搭__路公交车才对。”原本严肃的神情不再,成了耐心细致的解说,此时指路的右手臂神似一杆鲜明的旗帜。那人道谢后,师傅生怕自己说的不够详尽,再三叮嘱道:“小兄弟,喏,你看,走这边!”

看得出来他对工作非常上心,每逢红灯亮起或是堵车,他总会尽可能轻缓地踩刹车,使车保持平稳,面对前面排起的长龙,他也不泄愤般使劲按喇叭。这些都只是他与其他师傅的个别细微差别,单个列出毫不起眼,但这些细碎汇聚在一起,便体现出了他的认真负责和不俗的个人修养,纵使工作平平无奇,每天所能见到的不过是些同样的风景,所能听到的不过是车内的嘈杂喧嚣,他仍是怀着满腔的热忱,去帮助、关怀他人,平凡的岗位坚持自己的操守。一个两个多个这样的公交车司机师傅就是这个城市的名片,他们的服务温暖了流动到这里的千万乘客,他们是我的榜样,他们告诉我,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处都要爱岗敬业,坚守自己的道德修养,自己活得阳光积极,还能驱散阴霾、温暖他人!

收看“榜样8”人物事迹中学生观后感(精选篇14)

都说朋友是自己的榜样,是一面镜子,从中你可以学习到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我也有一位这样的朋友,她成绩优异,学习刻苦。她就是我的榜样,晓晓。

一次数学课上,老师讲二元一次方程。我没认真听讲,心想这些知识小学就学过了,为什么还要讲呢?做题时认真点就可以了。不料在接下来的一次考试中,因为粗心大意,我算错了好几道题。我找晓晓的满分试卷来订正。当我走过她的课桌时,看见她用红笔订得满满当当的试卷。其实她写的答案原本就如同标准答案一般。我正纳闷她为什么还要这么费劲,这时晓晓走了过来,拍拍我的肩对我说:“怎么啦?有什么不会的题吗?”我问她为什么要记这么多笔记。她笑了笑:“这些都是细节上的问题,细节决定成败,记了笔记,下次复习时就会有重点,理解就更深刻了。再说,认真听课不光要认真记笔记,而且要修一颗纯净和完整的恭敬心!”回想起自己课上漫不经心的状态,我不禁羞愧万分。原来成绩不能靠吃老本,而是要不断积累;原来学霸不光在勤奋刷题,而且一直在修恭敬心。想到这里,我更佩服晓晓了。

不仅在学校十分刻苦,晓晓就是在平时也毫不松懈。运动会时,我不方便回家吃饭,又不想去食堂,晓晓邀请我去她家吃午饭。可以去学霸家里参观,多让人兴奋啊!用过午饭后,我和晓晓去休息。那是一间不大的卧室,一张书桌,一个放满资料的书柜,和一个铺着淡黄色床单的床,满屋子书生的生活气息。我跳到床上,随手拿出一本漫画书翻起来。转身见晓晓却端坐在书桌前,她正儿八经地刷题呢。那模样仿佛在考试。我说:“晓,都运动会啦,休息一下吧,不如一起来看看漫画,放松放松?”晓晓头也没回,顿了一下笔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即便运动会也不应荒废学习。漫画你先看,我以后再说吧。”说完便接着埋头专心刷题了。看着晓晓认真的劲头,我不禁被她深深地感染了,忙把漫画书放回书包,开始温习前几天刚学的古文。一个中午,一个侧面,我从学霸身上学到了珍贵的东西——无时无刻都努力学习,这已成了他们生命本能的存在。

“最可怕的不是别人比你优秀,而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刻苦。”这句话用在晓晓身上正合适。的确,谁都不是天生的学霸,刻苦是后天养成的。从晓晓的一言一行中,可以看出她的优秀是源于她的刻苦。

晓晓不仅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榜样。谢谢你,晓晓!

收看“榜样8”人物事迹中学生观后感(精选篇1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总会老,他需要别人来照顾他。可以说没有老一辈的付出、努力就没有我们的爸妈,更没有我。所以,在老人还在世的时候,为他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因为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

周末,老妈带我回老家照顾外婆。外婆因为上次见义勇为而被疯子打伤,从而中风在家养老。老伴又早早去世了,家里只剩下孤零零的一人。

车还没停稳,老妈就给我下达第一个命令——帮外婆洗地板。装好了水我便开始认真地开始拖洗地板,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在洗地板时,我的眼角瞟见正在为外婆洗脚的妈妈。那水简直就像是牛奶,乳白色的水中妈妈用手细心地帮外婆搓脚。我清楚地看到水盆里乳白色的水中分明漂着一片脚皮。我感到恶心,看着就想吐,妈妈说:“不可以这样,小时候,我和你爸要上班。你没人管,外婆就千里迢迢从赶到我们家。为你蒸蛋,还帮你洗尿布。她都没喊累,让你拖个地你就连连叫苦。”我觉得我真不该做出表情,说出那样伤人心的话语

洗完脚,开始洗头。因为外婆手抬不高,所以每星期妈妈都要为外婆洗头。我帮妈妈打下手。先烧了满满的开水,往水盆里一冲,然后再加点水,OK,大功告成!我拿来一个小碗,舀点水刚要往外婆头上一冲。手却好像被什么东西拉到似的,伸也伸不直。回头一看,原来是妈妈:“你不能这样,要先试试温度。要是把外婆烫伤了你可要负责。”说着将手伸到水里,试了又试。然后,摆好姿势,只丢下冷冷的一句“浇吧。”我舀起一碗水,慢慢地往下浇。只见妈妈一首当着水,另一只手为外婆抓头皮。忽然从外婆头上飘出一股浓浓的酸臭味,母命难违我只好捏着鼻子继续浇水。只听见外婆低着头,一直在那儿喃喃自语:“这么脏,让你们洗真不好意思。”看来外婆都返老还童了。

洗完头妈妈就开始帮外婆洗水塔。我爬上梯子,往水里一瞧,那简直就是惨不忍睹:水面上漂着几只死蟑螂,水中还有许多不明生物在蠢蠢欲动,水塔上还布满了青苔。妈妈拿着刷子奋力地刷着。快了,快没了。在妈妈的努力下外婆喝上了香甜的水。

看着妈妈做的这些,外婆竟然像孩子似的哭了起来。

敬老就是为老人打开一扇心的窗户,就是为老人点亮一盏心的暖灯。敬老爱老,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把美德传承,敬老爱老,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世界充满阳光充满温暖吧!

165546